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红色基因,融在血脉,扎根人心。2018年“六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陕...

    材料一:红色基因,融在血脉,扎根人心。2018年“六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让人们感受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对于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红色基因蕴藏于人心、作用于精神,是一种最持久、最深沉的内在力量。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但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价值不能错位、心灵不能失衡、责任不能淡漠、道德不能离席,方此之时,更需要以红色基因导航定位,校正时代的价值坐标。

材料二:无论是用大爱续写他人生命的无私奉献,还是用汗水书写人生的顽强拼搏,抑或是在沙场上挥洒的青春和热血,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与近百年来的革命理想、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校正价值坐标,落实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体悟到了什么?(两个方面即可)

(2)活动之后,你将如何把“红色基因”落实到行动上去?(三个方面即可)

 

(1)红色基因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红色基因是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红色基因是激励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之源(或:红色基因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正能量;或:红色基因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红色基因能够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红色基因能够在全社会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红色基因能够鼓舞国人士气;等等。 (2)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积极关注国家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遵守国家法律,遵守校规校纪,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传递社会正能量;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准备;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光盘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积极同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树立平等、开放的意识,关注世界、关注和平、关注全人类;等等。 【解析】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到,题文中的“红色基因”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所以体悟从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激励中华民族团结奋进、鼓舞国人士气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2)此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从努力学习、关注国家发展、遵纪守法、弘扬民族精神、继承民族文化、积极承担责任、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界瞩目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延庆举行。这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博览会。北京世园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会期162天,预计观众不少于1600万人次。10个国际参展者和120多个非官方参展者将应邀参展,创造世国会国际参展方数量历史纪录

“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主题宣传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何意义?(两个方面即可)

(2)为响应“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你准备做些什么?(三个方面即可)

 

查看答案

    晒“十八岁照”其实是一个成人礼,年轻意味着一种进取的状态,晒出自己的照片,晒出的是自己的宣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晒“十八岁照”是对自己青春的追忆,看着照片上青葱少年稚气未脱、阳光无瑕的脸庞,那时的心灵是单纯的,充满着对未来的向往,更有着一往无前青春无敌的激情;晒“十八岁照”,无疑是对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重新启程的激励,有着自加一份压力的勇气……只有当年青是体现精神风貌、意志品质时,才会青春永驻。因此,借着晒“十八岁照”,永远站在青春的那条起跑线上,不畏浮云遮望眼,一路追赶,砥砺前行,每一天都活出痛快淋漓的精彩。

(1)我们未满十八岁,但我们有更多的资本可以晒,请你列举两例。

(2)站在青春的那条起跑线上,怎样才能让每一天都活出痛快淋滴的精彩?(三个方面即可)

 

查看答案

    材料一: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节目把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时引用的经典名句,以富有魅力的风格星现出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国虽大,好战必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信手拈来的典故很好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做人风骨、做事风格、治学态度、治国理念。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平“语”近人一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受到了社会热烈欢迎说明了什么?

(2)习近平总书记引经用典、魅力无穷,这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何启示?(三个方面即可)

 

查看答案

    在“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中,全国有10万余所中小学校连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数千万中小学生观看了直播并同步开展晨读活动。

接受教育很有益,宪法晨读无意义

宪法保护公民利,学宪守宪我做起

 

查看答案

2019年1月18日,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8”年度颁奖典礼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中国网事感动2018”年度网络人物以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让坚持的品格再一次闪亮网络,将感动的力量再一次传向人间。这做法

A.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B. 有利于树立榜样,弘扬社会正能量

C. 激发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说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实现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