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有位美国公民购买了一辆汽车.他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所付的1万美元中有3...

有位美国公民购买了一辆汽车.他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所付的1万美元中有3000美元付给了中国作为劳动和装配报酬;1850美元付给了日本用于购买先进机械部件;850美元付给英国作为广告及营销费用。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①表现为生产国际化

②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③表现为贸易全球化

④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A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可以把生产流程分解至各个国家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①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并不能反映出贫富差距扩大,②与题干无关。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定居在北京的加拿大女孩丽达,早晨打开日本制造的电视机观看新闻,一边吃着美国产的面包,喝着巴西产的如時,一边刷着草果手机。这一现象反映了世界

A. 思想自由化

B. 政治民主化

C. 经济全球化

D. 文化多元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护照不一定能够把你带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但是中国的护照能把你从任何一个地方接回来!2011年,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采用了海陆空联动的撤离方式,将35860名中国公民安全地送回祖国大地;2015年,也门局势紧张,中国安全撤出的571名公民;2015年,尼泊尔地震,中国率先调动国航,南航,东航的客机进入加德满都机场,成为此次灾难中第一个完成撤侨的国家,共安全接回5685名在尼滞留中国公民……

材料二:2017年,11月25日阿贡火山爆发。中国政府协调航空公司,在短短5天内往返巴厘岛,把滞留岛内1.7万中国公民悉数安全接回。我们在为“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而激动自豪时,有网友发现,中国外交部从9月一直到11月都在不间断发布“勿往巴厘岛旅游”的紧急警示,但在此期间,不少游客仍选择了不听提醒,继续前往。诸多网民愤怒指责:“别把祖国当你家保姆!”   

(1)中国撤侨彰显大国实力,如果你也是安全撤回祖国的一员,你最想表达什么?

(2)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请简要分析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3)捍卫国家利益是每个人的义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查看答案

材料分析题

(1)醉驾违反了什么法律?上述材料中属于主刑和附加刑的分别是什么?

(2)小马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是属于什么行为?这种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3)小马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警示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查看答案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78821时19分,7.0级地震!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地震发生地——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这里是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就是动员令,灾情就是集结号。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更是冲锋在前、敢打硬仗,为了生命,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投入到抢险救援的战斗中。

材料二:2017318,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廖俊波同志因公殉职。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

材料三:全国“最美孝心少年”许卓婧6岁时,母亲身患重病,父亲在外打工,她弱小的肩膀就承担起买菜做饭、洗衣刷碗的家务劳动。小小年纪的她总是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学习,坚持每天用琴声帮助妈妈入眠。她相信,只要有自己和小提琴的陪伴,妈妈就一定能战胜病魔。许卓婧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孝敬”二字恒久芬芳。

(1)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冲锋在前、敢打硬仗”的责任主要来源于什么?

(2)“灾情就是集结号。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为了生命,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投入到抢险救援的战斗中。”请从“责任”角度谈谈上述内容给我们什么启示?

(3)廖俊波的感人事迹对我们青少年学做负责任的人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关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材料二:文明始于足下,美德就在身边。55岁老人刘淑兰每天义务清扫公厕20年如一日;拥有罕见RH阴型血的“熊猫姑娘”周晓娟坚持献血12年,无偿献血4000毫升,……   

(1)关爱他人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门艺术。关爱他人要讲究哪些艺术?

(2)奉献社会我践行。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3)“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哪些“善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