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习近平谈到个人的爱好时说:“我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担...

材料一:习近平谈到个人的爱好时说:“我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使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材料二:七年级学生小明喜欢看武侠小说,特别喜欢看充满暴力、凶杀的情节,课余时间还经常沉迷于这类电子游戏,觉得十分刺激。一天因为和同学发生口角,他便模仿小说和游戏里的武打动作,把同学打伤,受到了学校的处分。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不健康的生活情趣不利于身心发展,甚至有害身心健康,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作用?

 

(1)材料一:高雅情趣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精神享受,提高生活品位,提升生命质量;可以开阔我们的事业,发展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材料二:不健康的生活情趣不利于身心发展,甚至有害身心健康,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②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兴趣。我们要增强好奇心,在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动脑、动手去探个究竟;我们应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对干扰学习、影响正常生活的不健康的东西果断说“不”。 ③丰富文化生活,获得美的体验。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途径。 【解析】 (1)从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兴趣爱好广泛,有高雅的生活情趣,高雅情趣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精神享受,提高生活品位,提升生命质量;可以开阔我们的事业,发展想象力,激发创造力。材料二中喜欢看充满暴力、凶杀情节的小说和玩电子游戏,这些属于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有可能诱发违法犯罪。 (2)本问间接考查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方法。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地和美的感受。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学生可围绕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正当的兴趣爱好、丰富文化生活等角度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8年9月19日,在永州到深圳北G6078次高铁上的一名女性强行坐到了靠窗座位,当列车工作人员协调座位时,却遭到了女子周某某的“强词夺理”,霸占座位不肯让座。

2018年9月19日,周某某被认定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被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

2018年9月20日,铁路客运部门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下发《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规定,在铁路征信体系中记录9月19日G6078次列车旅客周某某信息,并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购票乘坐火车。该旅客将自公示期满无有效异议之日起,180天内无法购买火车票。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该周某某行为的认识。

 

查看答案

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家中去世。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霍金的言行

体现的品质

“如果生活没有了乐趣,那将是一场悲剧。”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的脸上充满了笑意。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在每分钟只能输出一个字的情况下,靠右眼的肌肉移动特制眼镜的按钮,操作发声器“讲话”。

 

 

 

 

他具有很强的想象力。敢于挑战权威,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

 

 

 

(1)请在表格中填写霍金的言行中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2)霍金的言行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莫言讲故事”:

故事一: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我怕母亲自杀,她却笑着说:“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故事二:小时候,我觉得自己丑,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

上述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人生的道理?

 

查看答案

2018年8月24日,浙江乐清发生一起命案,20岁女孩赵某在搭乘网约车途中被害。为了避免这种危害的再次发生,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网约车不安全,拒绝搭乘网约车 

②政府应取缔网约车经营公司,禁止运营

③上车前记住或拍下车牌号,告诉家人 

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8年7月15日凌晨,6岁女孩菲菲在杭州省立同德医院因脑干肿瘤去世。在她最后的日子里,父母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遗体捐献。既然女儿留不住,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还在清醒状态的菲菲点头同意。最终,菲菲捐出了遗体、大脑和眼角膜。菲菲及父母的举动

①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是珍爱生命的表现 

②实现了人生意义,提升了生命的价值 

③承担了对他人的责任 

④是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赞许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