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告别陋习) 材料一 公共场所乱扔垃圾、车窗抛物、践踏草坪……这些行为在我们的生...

(告别陋习)

材料一 公共场所乱扔垃圾、车窗抛物、践踏草坪……这些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为了制止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蔓延,某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部分数据统计如下:

你是否有过上述行为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

遇到这些行为你是否会及时制止

有43.39%

有60.62%

会24.5%

没有56.61%

没有39.38%

不会75.5%

 

(1)以上调查数据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长期以来,一些不文明行为一直处于道德谴责层面,而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从2016年起,国内多个城市将此类不文明行为列入违法行为,违者将依法受到处罚。为此,有市民提出:不能混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应该谁的“地盘”谁做主!

(2)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一部分人文明意识淡薄、道德素养低下,制止不文明行为的人少,缺乏责任感和勇气。 (2)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解析】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道德建设的认识,材料中对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数据表明,社会生活中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部分公民缺乏文明素质,文明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等,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德治与法治的认识,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到题文中的观点割裂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错误的;其次,理由从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话提示我们要(  )

A. 爱护河流,保护河流

B. 自尊自信,学会坚强

C. 依法律己,依法做事

D. 调控情绪,品味生活

 

查看答案

刑侦一线的破案能手黄辉庆、忠诚尽责的“二真法官”方金刚、不畏病魔心系百姓的乡司法所所长邵林刚、全力助推法治实践的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田禾、严谨办案守护公正的检察官杜亚起……这些“2017年度法治人物”坚守法治信仰,用实际行动推动着我国的法治进程。这启示我们(  )

①每个人都要学法、守法、执法和护法

②我们每个人都有立法权

③任何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④执法机关要做到有错必纠,维护正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德润人心,法安天下。”德治与法治是人类自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B. 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C. 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

D. 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查看答案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立法规定(  )

①必将导致大量的民事纠纷,增加司法成本

②有助于培育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社会风尚

③能杜绝“碰瓷”“老人扶不起”等社会乱象的发生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出的这一要求(    )

A. 说明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行政

B. 有利于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C. 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

D. 体现了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