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12岁时,周恩来在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有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

材料一:12岁时,周恩来在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有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即立志。当时正值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有人回答:“为名利而读书。”还有人回答:“为做官而读书。”而周恩来却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周恩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材料二:刘伟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十余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练绚丽的风采,还登上练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练他的梦想,也向世界展现练中国人的精彩!

(1)从周恩来少年时代的梦想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结合材料二,谈谈青少年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①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了梦想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③努力,需要立志,需要坚持,需要方法。 【解析】 (1)题干以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少年有梦的理解与运用。少年时的志向成为他前进的方向,带给他前进的道路。依据教材内容,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从这些方面回答即可。 (2)青少年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付出行动。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少年的梦想不是空想,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梦想带给我们动力,而努力才会带来改变。努力,让我们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某校开展《优秀文化共传承》活动,号召全校师生提供活动素材。以下是某班学生收集的素材,请联系七年级《学习新天地》的相关内容,说说从下列句子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活动素材

启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学习的兴趣

活到老,学到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查看答案

为正确认识自己,在自我评价的同时,我们要全面听取他人一切的评价。_____

 

查看答案

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查看答案

当朋友做出伤害友谊的举动时,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_____

 

查看答案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因此,我们可以为朋友做任何事。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