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价值判断题 (1)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某中学张浩等七名同学主动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志...

价值判断题

(1)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某中学张浩等七名同学主动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志愿到蒙山对游人进行防火宣传,参加防火巡逻。

判断:

理由:

(2)河北游客王某、张某在马来西亚水上清真寺的矮墙上跳热舞,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黑名单”。有网友认为文明有礼仅代表着个人的形象,与社会和国家无关,文化和旅游部实属小题大做。

判断:

理由:

(3)一天,一个农民工小伙坐在车厢中间靠后门的位置,这时他身边站着一对母女。那位农民工看见女孩在打瞌睡,就要把位置让给她。但是女孩妈妈却不稀罕,还骂了农民工一句:“不需要你让,谁稀罕你让座,脏得要死”。

判断:女孩妈妈的言行是

理由:

(4)班长小亮碰见小王去网吧,答应不告诉老师。星期五,小亮却偷偷地给小王的妈妈递了一张纸条。

判断:

理由:

 

(1)判断(正确) 理由:张浩等七名同学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主动参与社会,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张浩等七名同学的无私奉献行为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体现,不仅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有助于他人和社会,还延伸了生命的价值。) (2)判断(错误) 理由: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而且对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文明有礼的言行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形象。因此,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 (3)判断(女孩妈妈的言行是错误的)理由: ①虽然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各不相同,但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需要获得同样的尊重,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 ②女孩妈妈没有做到平等待人,她的言行,伤害了农民工的自尊,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4)判断(正确) 理由:①诚信是做人的美德,是立身之本。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但特殊情况下作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将不能履行。 ②小亮的做法并没有违背诚信的要求,他是对小王的关心和挽救,而不是告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题文中张浩等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他们的行为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 (2)由题干可知,出游时,我们要展现自身良好修养,尊重其宗教信仰和当地的风俗习惯。河北游客王某、张某的行为损害了国家民族的形象,受到相应的惩罚。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规范自身行为,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3)女孩妈妈的言行不可取。依据教材内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平等待人、换位思考,做到尊重他人,摒弃陈腐观念、努力消除歧视。 (4)依据教材内容,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之本。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但是我们不能不明辨是非,维持友谊要坚持原则。小王去网吧,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小王应珍惜与小亮的友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 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B.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死刑

C. 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D. 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查看答案

李某因贩卖公民个人财产信息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赵某因开车不慎撞坏余某房屋遭起诉,人民法院判其恢复房屋原状。李某和赵某的行为分别是

A.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查看答案

2018年9月15日,深圳龙岗警方接事主报警称,其儿子彭某逸(9岁)疑似被绑架,现有人通过短信向其家人索要赎金。9月16日,警方在吉华街道某出租屋将嫌疑人刘某兴抓获。如遭遇绑架事件,正确的做法是

①应该熟记歹徒的特征、口音、穿着、体态等,为公安机关及时破案提供线索

②沉着冷静、不与歹徒发生正面冲突,找机会逃跑或用随身物品做好自卫准备

③伺机留下各种求救讯号,如私人物品和字条等

④一旦发现有逃脱机会,要当机立断,并在离开后迅速报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法律是任何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我们青少年更要知法,学法。青少年要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就应

①懂得道德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而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知道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强制性、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不会导致违法犯罪

④知道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⑤学会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 ②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2018年4月27日,陕西省米脂县赵泽伟因工作、生活不顺而迁怒无辜,心生怨恨,继而图谋报复,持刀疯狂捅刺放学学生,致21名中学生死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下列关于犯罪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法律,应受到一定的处罚

B. 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民法,应受到刑罚的处罚

C. 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宪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D.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