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分析 材料一:我国自古以来主张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从“厚德载物”“天地与我...

材料分析

材料一:我国自古以来主张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从“厚德载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理念,到福建一个村子传承600年的禁砍禁伐的祖训,只要运用各种方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产生巨大的生态价值。

材料二:有人曾预言: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无法复生生命,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要逃离这个梦魇,根本在于树立“生态价值观”。

材料三: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昨天。灿若星辰的中华文明,发源于生态良好的黄河、长江流城;而古丝绸之路上楼兰国的消逝,很大程度是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上世纪来发生的洪水,与长江中上游森林的严重破坏不无关系,频频发作的沙尘暴,也跟植被的破坏息息相关。

(1)概括材料一中的古语和祖训共同蕴含的人类智慧。

(2)材料二中的预言给人类带来哪些启示?

(3)阅读材料三,说说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哪些作用。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处)。 (2)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会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 (1)仔细研读材料一,主张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从“厚德载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理念,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等,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在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处)的理念。据此进行回答。 (2)依据材料二的描述,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无法复生生命,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这是在说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出现了环境问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而出现的问题,为此,人类应该正确对待大自然。等等 围绕上述内容具体组织问题的答案。 (3)材料三中,一一向我们列举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到了环境问题的具体事例。依次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等等方面具体进行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8年1月1日起,我国首部“绿色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实施,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四类污染物,过去由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现在改为由税务部门征收环保税。这

①有利于依法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②为建设美丽中国构筑起一道新的法治屏障

③将会大大限制企业生产,不利于经济发展

④将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基本法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关系人们生活、百姓健康。为此我国开展了以“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为主题的“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下列选项所述内容能够为这一主题的确定提供支持的是

①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

②我国水资源丰富

③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广西南宁地铁1号线东段开通试运营时,小傅同学在微信朋友里转发了这一消息,并提醒好友“亲,地铁内全面禁食,宠物也不能带上车哦!”众多网友纷纷点赞和评论。同友评论中正确的是

①小方:“狗狗是我的至爱,我一定要带它上车,我给它买票就行了。

②小薇:“在地铁上吃早餐,可以节省时间,我把垃圾带下车就可以了嘛!”

③小斌:“我们乘坐地铁的同时,也要守公共规则。

④小燕:“我们要共同营造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文明乘车,爱护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张某为了逃票入园,翻过两道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养虎区,最终发生悲剧。这类事件启发我们

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保护秩序 ②遵守规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③规则分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 ④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捍卫英烈的尊严和权益。由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英雄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它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②亵渎英烈要追究法律责任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

④英烈的人格尊严不可侵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