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有41%的青少年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有59.4%的青少年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高达69.6%的青少年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甚至很多青少年相信诸如不转发信息就代表没爱心、不孝顺,不转发信息,家人将会如何如何等诅咒式的理由,就随意转发了。还有37.1%的青少年使用过微信支付进行消费。

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频发,不法分子通过一些违法违规网络服务平台,传播获取钓鱼木马、个人真实身份和账号信息,利用网络改号电话、短信群发器等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此,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决定从2016年5月初开始集中开展涉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网络服务平台专项整治行动。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安部开展上述专项整治行动有何重要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材料一反映了青少年使用微信比较普遍,但缺乏安全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 (2)①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整顿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文明。②维护公民隐私权、财产所有权等合法权益。 ③增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④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3)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做到安全上网。 ②提高正确选择媒体、甄别网上信息的能力,拒绝不良诱惑。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学会理性通过互联网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④懂得维权的方式和途径,用法律手段维权。 【解析】 试题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从材料以中青少年使用微信的比例等,可以看出青少年使用微信比较普遍,缺乏网上安全意识,缺乏信息甄别能力。能回答其中两点可得2分。 (2)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打击网络犯罪的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属于为什么的角度,结合材料中违法犯罪行为,以及违法犯罪造成的后果,意义从网络安全、文明上网、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成长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正确上网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运用和辨别能力。属于怎么做的角度,结合材料中的现象和问题,从不盲从,自我保护、增强法制观念、拒绝不良信息或不良诱惑、做出正确选择、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合理利用网络、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传播虚假信息、不随意答应网友、举报不良网站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60岁的张中财是重庆开州区岳溪镇柏竹村的一个普通农民。自打柏竹村的通村公路修通以来,每天天一亮,张中财便推着手推车、带着铁锹和锄头等工具出门养护公路,15年来从未间断。2016年,张中财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我养护公路是尽义务,把它当成自己的责任。”张中财说,“那条公路我每天至少要巡视一遍,每次要花一两个小时。有时候下了暴雨,公路损毁严重,就可能要花四五个小时。”“我义务养护公路啥也不图,只图消除公路上的安全隐患、让大家走着舒坦。以后,我只要能动,还要继续干下去,因为这是干好事。”张中财说。

(1)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全国“最美志愿者”张中财的行为?

(2)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向全国“最美志愿者”张中财学习?

 

查看答案

初中生张某在长途客车上看到有小偷作案后,悄悄在手机上写下“你的钱包被偷了,小偷在车门处”几个字给失主和司机看,这机智的做法最终使得小偷被擒,避免了损失。对于张某的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A. 他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B. 他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C. 他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D. 他应该直接过去将小偷制服

 

查看答案

赵某在工地发生的一次意外事故中受了重伤,公司不肯承担他的医疗费用,也不给予任何经济上的赔偿。赵某可以通过以下哪些途径依法维权(   )

①打击报复,将公司老板打伤

②到法院提起诉讼

③请相关部门调解

④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受到伤害。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来依法维权。关于这两种手段,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②打官司指的是诉讼

③诉讼通常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④刑事诉讼俗称“民告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查看答案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最,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有(      )

A. 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B.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死刑

C. 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D. 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