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2017年3月21日上午,田朴珺状告微信号“兽楼处”名誉侵权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

2017年3月21日上午,田朴珺状告微信号“兽楼处”名誉侵权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公开宣判,判决结果为:被告在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将发表的文章内容予以删除,并在微信公众号首页和新浪、搜狐、网易、腾讯连续发布致歉声明十五天。被告在判决生效后七日内赔偿原告田朴珺精神抚慰金、财产损失等共计6万元。此案的判决说明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                  

②言论自由应当以守法为前提

③建立规则是为了限制人们的自由        

④违反规则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C 【解析】 本题考查规则和自由的关系。根据材料,微信号“兽楼处”名誉侵权,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说明我们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要遵守法律,违反了法律规则,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所以①②④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③建立规则是为了限制人们的自由说法是错误的,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所以正确答案是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12月26日,广东省海丰县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魏永汉、张炳钗等9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聚众扰乱交通秩序案。法院分别判处魏永汉、张炳钗等9名被告人两年有期徒刑至十年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正常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④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告诉我们

A. 规矩可以帮助我们画出方和圆

B. 社会规则可以维系社会秩序,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C. 并不是所有的生活都需要社会规则

D. 社会的正常运行不需要社会规则

 

查看答案

当今世界,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学会分辨网络信息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遵守道德和法律,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下列情形中,属于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有

①可欣应网友邀请,瞒着家长和老师,在某网吧单独与网友见面

②佳琪上网查阅资料时,忽然屏幕上弹出一个页面,网页上还提示“点击有大奖赠送”,佳琪马上关闭了这个网页

③致远玩游戏时发现电脑提示他“在线时间过长,建议休息”,他马上退出了游戏

④一鸣在网上用同学的名字发帖,说其他同学的隐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据《光明日报》报道,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曾进行了一项关于互联网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有18.3%的网民因上网而减少了与父母的日常交往时间,28.8%的网民因上网而减少了与亲戚、邻居的日常交往时间。这说明

①网络对青少年有害无益,青少年应远离网络

②青少年要正确使用网络,避免其负面影响

③青少年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④使用网络影响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据调查,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不良信息有关。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经常进入网吧的占93%,   沉溺于网络的占85%。这启示我们

A.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应拒绝上网    B. 网络世界很精彩,沉溺于其中在所难免

C. 网络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    D. 要正确对待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