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下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人物 内容 年轻时的爷爷 上中学的孙子 ...

材料一:下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人物

内容  

年轻时的爷爷

上中学的孙子

购物

去商店

逛淘宝、天猫等

查阅资料

去图书馆、书店

浏览网页

通信方式

写信、打电话、发电报

发电子邮件、聊QQ、刷微信

 

材料二: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3)网络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需要规则来保障秩序,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

 

(1)材料一反映了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 材料二反映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极易受害。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利用网络学习、工作,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②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③文明上网,遵守道德和法律。 传播网络正能量: 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3)道德、法律、纪律等 【解析】 (1)此题主要考查网络生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根据题意“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可知,答题时我们要分别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两个方面来作答。材料一爷孙生活方式的变化,反映了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材料二“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说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极易受害。 (2)此题考查正确利用网络生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教材所学知识,青少年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利用网络学习、工作,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文明上网,遵守道德和法律等。 (3)此题考查规则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教材所学,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道德、法律、纪律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担任“村官”,建设乡村,至今已达六年。他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之一,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他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他的无私奉献与满腔热血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1)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2)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查看答案

漫画《到底谁盲》(如图),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②规则具有不确定性

③为人处世要换位思考

④关爱弱者彰显文明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长城作为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对其要有一份敬畏和爱护。2016年10月,美国NBA明星布朗在长城上用粉笔写下名字还晒出照片,引发众怒,最后以道歉收场。他的行为属于

A.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    B.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C. 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    D. 破坏生产秩序的行为

 

查看答案

随着大城市的发展,车辆日益增多,尤其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只要行人车辆遵守交通秩序,各行其道,道路也不会造成堵塞。这说明(     )

A. 生活中要学会礼让

B. 车辆要注意避让行人

C. 规则使得社会生活处于一种有序化状态

D. 行人要注意避让车辆的通行

 

查看答案

据调查,80%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不良信息有关。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经常进网吧的占93%,沉溺网络的占85%。这说明(    )

A.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应该拒绝上网

B. 网络世界很精彩,沉溺其中在所难免

C. 互联网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

D. 要正确对待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