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有41%的青少年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有59.4%的青少年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高达69.6%的青少年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甚至很多青少年相信诸如不转发信息就代表没爱心、不孝顺,不转发信息,家人将会如何如何等诅咒式的理由,就随意转发了。还有37.1%的青少年使用过微信支付进行消费。

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频发,不法分子通过一些违法违规网络服务平台,传播获取钓鱼木马、个人真实身份和账号信息,利用网络改号电话、短信群发器等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此,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决定从2016年5月初开始集中开展涉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网络服务平台专项整治行动。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安部开展上述专项整治行动有何重要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材料一反映了青少年使用微信比较普遍,但缺乏安全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 (2)①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整顿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文明。②维护公民隐私权、财产所有权等合法权益。 ③增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④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3)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做到安全上网。 ②提高正确选择媒体、甄别网上信息的能力,拒绝不良诱惑。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学会理性通过互联网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④懂得维权的方式和途径,用法律手段维权。 【解析】 试题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从材料以中青少年使用微信的比例等,可以看出青少年使用微信比较普遍,缺乏网上安全意识,缺乏信息甄别能力。能回答其中两点可得2分。 (2)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打击网络犯罪的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属于为什么的角度,结合材料中违法犯罪行为,以及违法犯罪造成的后果,意义从网络安全、文明上网、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成长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正确上网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运用和辨别能力。属于怎么做的角度,结合材料中的现象和问题,从不盲从,自我保护、增强法制观念、拒绝不良信息或不良诱惑、做出正确选择、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合理利用网络、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传播虚假信息、不随意答应网友、举报不良网站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网络生活新空间)

材料一 网络用好是个宝,查找资料不用跑。天下大事早知道,学习知识不可少。

材料二 请欣赏漫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你结合材料谈谈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2)请说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查看答案

(做负责任的人)

清晨,为了不打扰爸妈的休息,小明悄悄地起床,洗漱完毕,背起书包,轻轻地锁好门去上学,路上买早点吃,吃完早点把包装袋投入垃圾箱。来到十字路口,刚好红灯亮起,他主动站在斑马线后直到绿灯亮才过马路。来到教室向科代表上交家庭作业,从书包里拿出课本开始早读。课堂上他认真做笔记,不懂的地方举手提问……

材料中的小明扮演了哪些角色?又主动承担了哪些责任?

 

查看答案

关爱艺术的基础是尊重他人。

 

查看答案

关爱他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之一。

 

查看答案

负责任的人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