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对中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个新鲜词。有些同学上课时,隔几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对中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个新鲜词。有些同学上课时,隔几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晚上就寝,摇个微信躲在被子里和陌生人畅聊;玩游戏,看电子书,在网上吐槽(任意发表言论)……手机让一些同学肆意地永远在线。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网络?

(3)联系实际为那些永远在线的同学提几点积极的建议。

 

(1)一些同学违反学校纪律和道德法律要求,不能正确使用网络,沉迷于网络之中。 (2)网络的好处: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创新平台等。 网络的弊端: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等。 (3)①自觉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不在上课和就寝时间使用手机;②在利用手机网络交友时,注意适时适度,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约见网友,学会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③在网络发表言论时,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④全面认识手机上网的利与弊,学会趋利避害,让网络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等等。 【解析】 (1)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概括材料的能力。材料叙述了一些同学上课时、晚上就寝时,手机一直在线的现象,还“任意发表言论”。联系知识点,可以说明一些同学违反学校纪律和道德法律要求,不能正确使用网络,沉迷于网络之中。 (2)分析问题与材料,此题考查“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本题的设问方式属于“直接式设问”,解答此类问题,要求我们读懂问题和材料,找准关键词句;再联想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最后组织好语言,注意答题的规范性,要使用学科语言。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网络的好处和弊端两个角度来加以分析。 (3)解答建议类的试题,首先要明确所提建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例如本题是“为同学合理利用网络提建议”;其次,要分清对象,即给谁提合理化建议,由谁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本题是给同学提建议;最后要注意建议的角度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书房,放下书包就把电视开……”强强放学回到家里,边唱歌边去开电视。“干什么?刚到家作业还没做就想看电视,越来越不像话了,写作业去!”爸爸拦住了他。“我要看《新闻联播》,马上就要开始了。”“那又怎么样?与你学习有关吗?你又不是国家领导干部,看那些有什么用,快去写作业!”刚刚被今天道德与法治课上“亲近社会”的内容激起的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亲近社会的激情,一下子被爸爸吼去了一半,“老师告诉我们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强强一边想一边回忆着道德与法治老师上课时说过的话,想说服爸爸……

(1)强强想到了老师告诉他们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这种亲社会的情感呢?

(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查看答案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1)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积极融入社会?

 

查看答案

互联网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点点鼠标就能轻松完成交易,但所购物品名不副实、银行卡密码被盗导致的财产损失,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烦恼。这说明

A. 网络暗藏风险,只有现实生活才没有风险    B. 网络利弊共存,是一把双刃剑

C. 网络环境的优化只能依靠科技创新    D. 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陷阱不可避免

 

查看答案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网络使用资费的降低带来了信息的普及。这些变化

①为依法自由表达,塑造理性公民提供可能性

②使媒体形式更多样更亲民,信息获取更便捷

③制造“数字鸿沟”,使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夸大

④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有助于公民和政府的良性互动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总是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在网络使用中,我们要注重(  )

A. 在无关的信息上停留

B. 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C. 浏览、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

D. 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