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支月英老师的颁奖词。下列诗句与材料主题相符的是( )
A.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D.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题文)201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党和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因为( )
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②教师是学生成长最关键的因素
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④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有1 500多万老师的支撑。下列对教师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只是靠教师来传承的
B.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C. 教师是一个最古老的职业
D. 教师职业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职业
联系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决胜期。 习总书记强调:建成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哪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不能让苏区、老区掉队。大家都要过上全面小康生活。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强调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调结构、创新驱动、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的新态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
材料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伟大的目标召唤并激励着我们为之奋斗。
(1)“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哪个民族都不能少,不 能丢了农村,不能让苏区、老区掉队。大家都要过上全面小康生活。”习总书记这-论断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2)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最根本的要求是什么?
(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我们还面临哪些矛盾和挑战?
(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哪些战略国策、理念?
(5)“伟大的目标召唤并激励着我们为之奋斗”,青少年学生该怎样贯彻新发展理念?
人民网发表文章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做好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这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大文章。
(1)“四个全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2)我们中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贡献?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国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
(1)面对近五年成就和发展中的不足,我们誓言做自信中国人,为此我们该付出怎样的努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