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

材料一: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为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国梦增强精神力量。

材料二:2018年5月3日,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隆重举行,授予徐前凯同志的颁奖词在会场高亢回响。10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的80后子弟兵,用行动感动了社会各界;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中最美逆行者80、90后的消防官兵,震撼了社会各界。今天,徐前凯两次救人的事迹再次令我们动容,他们用榜样的力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红船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2)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精神标识”?

(3)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3)①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1) “红船精神”的实质是中华民族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据此,学生回答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即可。(2)考查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解答本问可以使用转换法,我们可以把为什么“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精神标识”转换为“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学生可从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等方面来回答。(3)考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这是教材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依据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学生可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2018年春晚的舞台上,相声《我爱诗词》体现了延续文化血脉的春晚匠心。

《我爱诗词》作品也是春晚改革的用心之作,但文化的创新,并不是断线的风筝。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人,都需要文化的土壤。审视《我爱诗词》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演员的精彩演绎,但从根上看,还是源于深藏其中的文化魅力。

◆一个舞台、一部相声,在人们的欢笑间,别具匠心地延续着中华文化血脉。但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塑造,绝非朝夕之功。文化的自信哪里来?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

(1)文化的创新,并不是断线的风筝。这对我们延续中华文化血脉有什么启发?

(2)“《我爱诗词》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演员的精彩演绎,但从根上看,还是源于深藏其中的文化魅力。”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这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有什么启迪?

 

查看答案

2018年年初,31个省份的“两会”陆续召开,“高质量发展”成为地方“两会”关键词之一,一些省份淡化了GDP增长目标,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体现发展质量的指标。这

①是践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②体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两难选择,只能二取其一

③表明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④启发我们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观察漫画,“地大物博”之所以等于“地大物薄”,这是因为我国

A.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B. 人口总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C. 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

D. 我国是世界上资源较为缺乏的国家

 

查看答案

有人说:“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坏境代价也是必须的、难免的。”还有人说:“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要宁慢勿快。”对这两种观点,下列认识你不赞同的是

A. 这两种观点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了,都是片面的

B. 强调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是对的,但因此而不敢迈出发展步伐也是错误的

C. 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

 

查看答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 ②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③我国把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④要致力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