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原本是件好事,可为证明钱是本人申领的,近日郑州市多个...

材料一: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原本是件好事,可为证明钱是本人申领的,近日郑州市多个社区要求行动不便的老人,需手拿当天报纸举在胸前拍照,以证明“自己还活着”,这种做法让一些老人难以接受。

材料二:要证明你爸是你爸,要证明你没犯过罪,要证明你没结过婚,要证明你没有要过孩子,要证明你没……这样那样的“奇葩证明”,有的听起来莫名其妙,办起来更让人东奔西跑还摸不着头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币,一面写着平等,一面写着自由,这枚金币叫人权”,请你谈谈对卢梭这句话的理解。

(2)你如何看待“奇葩证明”频现的现象?(两个方面即可。

(3)“清除奇葩”证明的滋生土壤,你有哪些建议?(三个方面即可)。

 

(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4分)“奇葩证明”的出现,是不尊重、不保障人权的表现;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懈怠、推诿、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利于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政府部门不能做到依法行政;不利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等等。 (3)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加强清除“奇葩”证明的法制建设,依法整治、清除“奇葩”证明的滋生土壤。政府: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勤政廉洁。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媒体:加强监督,曝光“奇葩”证明的现象。公民:宣传清除“奇葩”证明的意义;积极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同“奇葩证明”现象作斗争。 【解析】(1)从题文中的词语“平等”、“自由”、“人权”,我们可以看出本问考查人权的实质和目标,即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本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题文中“奇葩证明”频现,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懈怠、推诿、不负责任的表现,没有做到依法行政;同时也是不尊重、不保障人权的表现。学生也可从这种现象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3)回答本题学生应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弄清存在的问题,一要明白存在什么问题。二要明白存在问题的原因。三要明白向谁为谁(即实施建议的主体是国家、基层政府还是个人)提建议。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认真思考后提出解决办法或措施。本题可从国家、政府、社会、媒体、公民等多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12月4日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和第十七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

 

查看答案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公民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国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因此我们

A.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积极作法律鼓励和提倡的

B. 有益于社会文明进步的行为

C. 只要不是法律要求必须做可以不去做

D. 应该忠实履行义务

 

查看答案

王冰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复员后志愿到西藏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劳动模范,他积极在当地义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各项惠民政策、法律法规。请指出王冰履行了     义务

A. 受教育

B. 劳动

C. 依法服兵役

D. 维护国家利益

 

查看答案

我国法律保障公民享有人格尊严权,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有

A. 长期拖欠农民工工资

B. 用漫画丑化老师形象

C. 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

D. 给朋友取侮辱性绰号

 

查看答案

(题文)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决定,从2018年3月12日起,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实施宪法宣誓制度

A. 警醒和激励国家工作人员,更自觉为人民服务

B. 有助于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宪法实施

C. 凸显了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D. 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吏治腐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