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用了24字点赞中国人民四种“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 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A. 奋斗 B. 创业 C. 合作 D. 奉献
材料一 2017年8月21日,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启动仪式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当前国际发展合作的共同任务,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材料二 2017年12月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这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日益引起世界关注。这充分表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什么?
(2)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 “ 地球卫士奖 ”说明了什么?
(3)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为落实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材料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2018年2月24日下午就我国宪法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举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长期执政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宪法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1)材料一体现了全国人大在行驶哪项权力?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说明了什么
(2) 宪法修改过程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哪一基本方略?
(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体现了宪法在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材料: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讲到:“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的现行标准”,表明现阶段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在是什么?
(2)2020年达到的小康是怎样的?
(3)材料表明我国坚持怎样的富民政策?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就像一对腾飞的翅膀,让我们以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张开双翼,一起飞向辽阔的蓝天,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世界各国利益与共,没有分歧 ②我国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③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导力量 ④我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
A、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传统
B、凡是传统文化都坚决保留
C、抛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
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