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以下是蕾蕾同学生活中的两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中年放...

以下是蕾蕾同学生活中的两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中年放学后,蕾蕾和倩倩走在回家的路上。明出校门不久,就遇到几个身高马大的高年级同学向小倩要零花钱,还不时对她进行殴打。

(1)此时,蕾蕾的正确做法是                                .

(2)蕾蕾这样做的理由在于                                  

情境二吃完午饭,蕾蕾在商场购物时捡到了600元钱,苦等失主无果,正好看见商场附近在开展募捐活动。

(1)蕾蕾可以将钱全部投进捐款箱吗?                       

(2)理由是                                        

 

(1)报警(或报告老师等)。 (2)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是全体公民的责任(或我们是未成年人,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要见义智为等)。 (3)不能。 (4)捐赠的钱应该是自己的合法财产,蕾蕾对检到的600元钱没有所有权,无权对其实施处分权, 【解析】这是一道情境式分析题,需要我们根据所学知识,对题文中的情景进行判断,指出正确的行为方式,再说明理由。情境一:蕾蕾和倩倩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几个身高马大的高年级同学向小倩要零花钱,还不时对她进行殴打。这是遇到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依据所学知识,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是全体公民的责任,我们是未成年人,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我们要学会见义智为等。所以,蕾蕾的正确做法是选择报警(或报告老师等)。 情境二:题文中,蕾蕾拾到600元钱,这是拾到的他人的钱物,不属于蕾蕾的合法财产。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的保护。而蕾蕾拾到的600元钱不属于蕾蕾的合法财产,因而蕾蕾不能将这600元钱捐出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某校德育处发布的一期红黑榜,请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红黑榜

(1)七年级学生张扬,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同学]称他“小雷锋”, 老师称他“好学生”。在今年的“六,一”被我区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2)高二学生周晴,长期帮扶孤寡老人,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扶贫济国的美德。昨天。我区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她的

感人事迹。

  (3)“铜琴王子”高三学生生子翰,将上周六晚在校园举办的“铜琴慈善音乐会”所得的全部善款捐赠给我区特殊学校的捐赠仪式,今天上午在校学术报告厅举行。

(1)本周一晚上就餐时,因八年级(2)班的李想无意间踩了(6)班王洋的脚,在李想诚恳道歉后,王洋仍不依不饶,最后发展到打架,在同学中造成极坏影响。

  (2)周三早上,走读生刘云因没有佩戴好学生证在校门口被值周同学担下进行教育。期间,他态度恶劣,口出悉语,不尊重同学。

 

 

 请结合所学的道德知识,说说红黑榜的内容给你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不久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他们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网购和共享单车。其中高铁高居榜首,成为他们最想带回国的“中国特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

①正逐步成为创新型国家

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

③科技进步对国防建设的贡献日益增大

④已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上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年11月7日,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金融支持是激发小微企业活力、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力量。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小微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②我国对小微企业采取鼓励、支持、引导的政策

③小微企业发挥着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扩大就业的作用

④小微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在周末社会实践中,我校九年级时政兴趣小组就“什么是幸福”进行随机采访时,市民谈到“降低房价、稳定物价、增加收人”就是幸福! 你认为政府要解决这些民生大事的根本途径是

A. 坚持改革开放    B.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分配机制

C. 坚决打击哄拾物价的违法行为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究其原因在于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发展教育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③教育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