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行法治,兴旺又发达。权益受伤害,维权要靠法。我们青少年,人人要守法。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家。”《普法歌》告诉了我们法律和法治对国家的重要作用。下列属于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的是( )
A. 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
B. 统治国家、管理社会,打击贪污腐败现象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把我国建设成为超级大国
当经济发展向“互联网+”时代迈进时,“+”后面就少不了法治。如果说,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提供了“风口”,那么,必须让法治成为“翅膀”,为经济发展助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是用来管理社会的工具,网络生活也离不开法律 ②只要有了规则,就能保障安定有序 ③所有规则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法治可以保护网民的合法利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报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这些经历说明( )
A. 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 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
C. 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紧密
D. 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法部分内容:
第3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3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37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3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
(2)小田同学的行为对我们有何启示?
习近平主席在祝贺“北京人权论坛”开幕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障人权。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保障水平,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1)请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权的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2)我们党和国家是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材料一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材料二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 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材料四 我国宪法详细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的诸多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权、选举权、宗教信仰权、人身自由权、人格权、住宅权、人权、通信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男女平等权等。
请同学们阅读上述四则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1)四则材料体现了宪法规定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体现我国宪法的哪一条基本原则?这项基本原则是怎样实现的?
(3)我国公民拥有宪法规定的诸多基本权利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