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为了了解我国资源状况,某班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调查,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和网上搜索,他们获取如下资料:
资源类别 | 淡水 | 森林 |
人均占有量 | 世界平均水平的24% | 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利用状况 | 城市卫生间每年耗费上亿立方米,生产每公斤粮食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 每年仅使用一次性筷子就要砍伐2500万棵树 |
材料二 在学校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随地吐口香糖残渣.随地乱扔食品包装袋;下课了,一些同学吃完瓜子顺便反瓜子皮扔在地上。这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看了上述数据,你有何启发?(2分)
(3)你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3分)
(4)请你评介材料二中的现象(1分)
(5)在公共生活中,中学生该怎么做?(6分)
学到民族关系的问题时,几位同学展开讨论:甲同学说:“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注意回避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禁忌。”乙同学说:“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丙同学说: “我觉得各民族互不往来,各自发展,就会相安无事。”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十一五”是新疆历史上发展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末新疆生产总值仅2600亿元,到“十一五”末达5000亿元,几乎翻番。二是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120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倍多。三是民生投入大。2010年民生支出突破1000亿元,达1198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1%。
请例举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至少三条,6分)
为解决我省交通制约经济发展问题,省政府决定新建宜宾至泸州高速公路。从2008年动工至今,沿线村民在同政府协商占地.搬迁事宜时,并没有提出过高要求,使宜泸高速顺利开建,2012年底有望通车。从沿线村民的做法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分)
【手牵手共创环保模范城市,心连心同建生态人居宜宾】 2011年11月15日,宜宾市人民政府徐进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生态宜宾”建设,建成具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生态城市。
请你谈谈如何打造生态宜宾?(5分)
据国家电力部门消息,今后普通用户不但能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给自己家供电,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这种新举措( )
①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②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
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会改变国有经济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