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的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的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家庭、对儿子傅聪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成才、如何为国争光的问题。

B.美国作家夏洛蒂的《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愿与人格独立的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

C.《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鲁直率,爱憎分明。

D.《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土林的“群丑图”,展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D 【解析】 A.有误,信中反复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的问题; B.有误,夏洛蒂是英国作家; C.有误,李逵绰号是“黑旋风”,“急先锋”是索超;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是鸟也,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②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_________》)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        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活动,则(yùn        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的文化内涵。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墨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      )见于中原文献记载,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      )如龙舟竟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演(____  (yùn____含  ________见  ________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往今来,花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人们无尽的情思。花开的时候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花开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题。

1.书中描绘了美丽迷人的珊瑚王国,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   )

A.黑鲨嘴中救采珠人 B.与章鱼搏斗 C.遇上土著人 D.埋葬船员

2.被称为“捕鲸大王”的人是(   )

A.康塞尔 B.尼德·兰 C.阿龙纳斯 D.法拉古

3.书中“沉没的大陆”是(   )

A.庞贝古城 B.诺亚古城 C.大西洋洲 D.东胜神洲

4.下列有关尼摩船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是全书的核心人物。

B.身份神秘,知识渊博,机智沉稳,富有正义感。

C.他热爱海洋,常年驾驶着“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生活在海底世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

D.他身上既有人文主义和民主的思想,又具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鹦鹉螺号”是利用钠发电解决能源问题的。

B.从上“鹦鹉螺号”起,到尼德·兰、阿龙纳斯教授和康塞尔逃出船,他们共在船上生活了2年。

C.尼摩船长将海底打捞的财富用来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劳苦的民众。

D.尼摩船长航行到南极时遇到极度缺氧的困难。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4.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