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住的地方发现狼 邓刚 ①听说我住的地方发现狼,我先是...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住的地方发现狼

邓刚

①听说我住的地方发现狼,我先是惊讶万分,紧接着是惊喜万分。你也许以为我是神经错乱,思维不正常,怎么会喜欢狼?其实我知道狼是相当凶残的野兽,全世界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狼外婆的恐怖故事,并且把狼描写成阴险、狡诈、狠毒的妖怪。

②然而,我还是为发现狼而继续惊喜万分。

③一个日趋现代化的地方,高楼拔地而起,街市人潮如江河奔流,霓虹灯彻夜闪烁,汽车隆隆轰鸣。在这样人烟喧闹的世界,所有的动物都会吓得逃之夭夭,可是竟有狼来光临,这实在是个奇迹。

④小区的周围确实发生了变化。似乎就这几年间,周围光秃秃的荒山一下子丰满起来了,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装。闲暇时散步,有些地方树林密不透风,人走不进去,偶尔还能看见野鸡、兔子这类的小动物。有阅历的老人说,藏得住小动物的树林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能养得住大动物。也就是说,有了数量充足的小动物,才能供养大动物。这样看来,在一个喧嚣的小区周围发现狼,应该是一种骄傲,是大自然与人类亲近的最生动的标志。

⑤狼曾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就像我记忆中的燕子。这一刻,关于燕子的记忆汹涌而来。

⑥记得念小学时,我们常常唱起这样一支歌:“燕子在蓝色的天空飞翔,寻找自己从前的家乡。它朝着四处张望,为什么这里变了样?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山冈,如今变成高大的厂房,马达声日夜欢唱……”年少的我们自豪地、动情地歌唱着,嘲弄着找不到家乡的燕子,歌颂着震耳欲聋的马达欢唱。那时候,我们认定所有的荒山野岭都要建满厂房。

⑦这种无知一直延续到我拿起笔写小说。我的一篇小说《大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到《世界小说选》发表时,我大梦初醒似的感到一种内疲。那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老渔人舍不得捉一条正在产卵的大鱼。他最终两手空空地爬上岸,对企盼他有所收获的老婆子说:它正在下总呢!这么简单的小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评价是具有生态意识的觉醒

⑧我无地自容。

⑨记忆中的燕子再次扑飞到眼前……人类的智慧带来了现代式的繁荣,也带来了现代式的灾难。生命逐渐失去了原本鲜活的状态,借助一切工具,借助电脑和网络,疏远了、隔绝了一切与生命真相相关的细节,那么,人类最终会成为什么?

⑩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乘坐出租车回到居住的小区。出租车司机很神秘地告诉我,他在小区尽头的山脚下曾看见三只狼。长长的尾巴拖地,绿绿的眼睛疹人。我怔住了,不由得激动起来:“太好了!”司机大吃一惊,愣愣地盯着我,大概以为我脑子有病。

⑪于是,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水草丰美的田园,在人们的保护下,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的鹿,由于没有天敌的侵扰,这群鹿日渐肥胖、贪吃,草地被啃光,田园变成荒漠,只有鹿群在斑秃的草地上蠕动。人们设想用炸弹,用毒药,最终都一一否定。最后,生物学家引进了狼。凶恶的狼仿佛落进了肉锅里,它们先吃跑不动的肥鹿,这使得鹿群精简机构一般精干起来,数量剧减,个个拼力奔跑,精神抖擞,荒芜的田园也渐渐恢复原来的貌美。我还给他讲了地球的危机,比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冰川融化。

⑫出租车司机安静地听我讲完,“你这么说,狼还真是个好东西。”瞥了我一眼,他停了一下又说,“这么看,地球还挺危险的。”

⑬我松了一口气,回答说:“现在还不算太危险,你看看周围茂密的树林。再说,你不是看见狼了吗?”

(选自《意林》,有删改)

1.阅读选文第③~段,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

选文中的“我”以亲身经历讲述对生态规律认识的过程。在“我”眼中,_______是生态变的“奇迹”;_____是生态观念的“无知”;_______是生态意识的“觉醒”;_______是“我”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所做的事情。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周围光秃秃的荒山一下子丰满起来了,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装。

3.选文第⑥段插入我们小学时“嘲弄着找不到家乡的燕子”这段回忆,有何用意?

4.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怔住了,不由得激动起来:“太好了!”

5.选文第段中司机认为“地球还挺危险的”,而第段中的“我”却认为“现在还不算太危险”,为什么?

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1. A:人烟喧闹的世界竟有狼来光临。 B:我们认定所有的荒山野岭都要建满厂房。 C:“我”的小说《大鱼》受赞誉。 D:“我”给司机讲故事、讲知识。 2.拟入、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荒山植被的茂密。 3.表现早年人们生态意识的淡薄;解释了上文“我”想起燕子的原因;为后文人类的智慧带来了现代式的灾难做铺垫(或与后文“我”感到内疚形成对比)。 4.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因小区出现狼而惊讶及“我”因生态环境变好而喜悦。 5.“挺危险”指地球存在危机。“不算太危险”指小区出现了狼,生态环境变好;人们的生态意识在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 6.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主要内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解析】 1. 本题考查行文思路。(1)结合第三段“在这样人烟喧闹的世界,所有的动物都会吓得逃之夭夭,可是竟有狼来光临,这实在是个奇迹”可概括:人烟喧闹的世界竟有狼来光临,是生态变好的“奇迹”。(2)结合第六段“年少的我们自豪地、动情地歌唱着,嘲弄着找不到家乡的燕子,歌颂着震耳欲聋的马达欢唱。那时候,我们认定所有的荒山野岭都要建满厂房”可概括:“我们”认定所有的荒山野岭都要建满厂房,是生态观念的“无知”。(3)结合第七段“这么简单的小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评价是具有生态意识的觉醒”可概括:“我”的小说《大鱼》受赞誉,是生态意识的“觉醒”。(4)结合第十一到第十三段“于是,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我还给他讲了地球的危机,比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冰川融化”“出租车司机安静地听我讲完,‘你这么说,狼还真是个好东西。’”可概括:“我”给司机讲故事、讲知识,是“我”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所做的事情。 2. 本题考查修辞赏析。(1)修辞手法判断。“丰满”把荒山拟人化,故判断运用拟人的修辞。结合“绿装”可知,把绿色的草木比成绿色的服装,运用比喻修辞。(2)分析。结合“丰满”“厚厚的绿装”可知,运用拟人、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荒山植被的茂密,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3. 本题考查插叙作用。(1)概括插入内容。第六段插入了少年时我们在歌声里嘲弄着找不到家乡的燕子。(2)作用。结合第六段“年少的我们自豪地、动情地歌唱着,嘲弄着找不到家乡的燕子,歌颂着震耳欲聋的马达欢唱。那时候,我们认定所有的荒山野岭都要建满厂房”可知,年少时“我们”认为把荒山野岭建满厂房是非常正确的、光荣的事情,完全没有考虑到自然的需求,故可知作用一:表现早年人们生态意识的淡薄。结合第九段“人类的智慧带来了现代式的繁荣,也带来了现代式的灾难”可知,正是因为人们这样的想法,所以带来了现代式的灾难,故作用二:这处插叙为后文人类的智慧带来了现代式的灾难做铺垫。结合第八段“我无地自容”可知,年少时的想法和后来的内疚形成了对比。结合第五段“狼曾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就像我记忆中的燕子。这一刻,关于燕子的记忆汹涌而来”可知,正是因为燕子代表了曾经错误的想法,故看到狼,想到生态,想到曾经的燕子。故作用三:解释了上文“我”想起燕子的原因。 4.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赏析。(1)描写角度判断。“我怔住了”是神态描写,“太好了!”是语言描写。(2)分析。“怔住了”是被震惊了的样子,结合第十段“出租车司机很神秘地告诉我,他在小区尽头的山脚下曾看见三只狼。长长的尾巴拖地,绿绿的眼睛疹人”可知,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因小区出现狼而惊讶,“激动起来”“太好了!”则表现了人的喜悦,结合前文可知,狼出现了,意味着还有其他小动物也存在,意味着生态环境在变好,故生动写出了“我”因生态环境变好而喜悦。 5.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第十一、十二段“我还给他讲了地球的危机,比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冰川融化”“出租车司机安静地听我讲完,‘你这么说,狼还真是个好东西。’”可知,司机听了“我”的话,意识到有狼意味着地球的生态环境是好转的,没有狼意味着生态环境有危险,故可知,司机说的“挺危险”指地球存在危机。(2)结合第十三段“你看看周围茂密的树林。再说,你不是看见狼了吗?”可知,这里“我”提到了日益茂密的树林,指现在生态环境在好转,而狼的出现意味着还有和它相关的小动物的存在,意味着生态环境的好转,故“我”的“不算太危险”指小区出现了狼,生态环境变好;人们的生态意识在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 6. 本题考查题目作用。(1)文章开头写作者听到自己住的地方出现了狼而高兴,结尾又写为司机解释为什么为狼的出现而高兴,全文都围绕住的地方出现狼这个内容展开,判断题目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这是作用一。(2)“我住的地方发现狼”是一个事件,也是文章的主要事件,故作用二:概括主要内容。(3)狼是人们恐惧的一种动物,在住的地方发现狼,大部分人都会恐惧,一般不会出现,题目却写自己住的地方出现了狼,这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权威时评)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党中央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铺展开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沈阳日报》

(历史文化)

沈阳被称作“大清奠基地,两代汗王都”,至今仍保留着数量可观、风格各异的清代历史建筑。沈阳故宫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历史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世界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经历百年兴建,占地总面积六万多平方米,共有古建筑一百多座,是刚刚转入农耕经济的满族人依照本民族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吸收和借鉴汉、蒙、藏等民族建筑艺术和技术设计建造的杰作。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沈阳故宫至今仍保存完好。

——《文物明清史》

(生活趣味)

东北秧歌是一种具有本地区特点的、有着完善表演形式的民间舞蹈。它产生于江南,明代已经传入辽沈地区,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小鼓高跳秧歌广泛流传于沈阳地区,明清以来,经过几代艺人的加工、提高、发展、完善,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东乐舞》(沈阳出版社)

关东民间游戏一览表

类别

名称

特点

儿童游戏

跑马城、花鹞子捉小鸡、过家家、猫拿耗子、拉巴条

模仿各种社会生活而创造,充满天真童趣。

竞技游戏

摔跤、射箭、珍珠球、耍石锁、狩猎赛

与生产活动、征战活动紧密相连,以赛力或赛技巧为主。

技能游戏

抓嘎拉哈、抽陀螺、跳百索、踢石球、荡秋千

以展现某种技艺为娱乐,弱化比赛属性,放大娱乐性。

 

 

——《民间游戏》(沈阳出版社)

灰墙内长安寺的风铃阵阵,与网红餐厅门口的几株老树相映成趣。一墙之隔,是比沈阳城还古老的长安寺;十步之遥,就是喧闹的中街。站在长安寺墙外,听着声声钟鸣,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与沈阳城古老历史和文化的碰撞!

近一段时期以来,盛京皇城和中街商业街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不知不觉中,盛京皇城区域内在的生命力得以激活。

——《沈阳日报》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对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B.沈阳故宫是典型的清代历史建筑,建筑过程中借鉴了汉、蒙、藏等民族建筑艺术和技术,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C.关东民间娱乐形式多样,比如竞技游戏摔跤、过家家,技能游戏抽陀螺,都来源于社会生活,而东北秧歌完全保持明清时代的原貌。

D.(权威时评)中提到的“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沈阳市盛京皇城区域网红餐厅与长安寺做邻居就是这样的尝试。

2.清代文化、东北民间文化是沈阳市保护文化遗产的重点,请结合(历史文化)(生活趣味)的相关内容,概述沈阳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至少答出三点)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了。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

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匡庐奇                      佳木而繁阴(《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          忘路远近(《桃花源记》)

C.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来为主                  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_________,(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________。(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①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指楼兰国王。据《汉书·傅介子传》记载,西汉昭帝时,楼兰国王屡次截杀通西域的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国王。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角度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角度表现战争的惨烈。

B.《塞下曲)首联写五月的天山有“雪”无“花”,寒气逼人,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景象,突出环境的艰苦。

C.两首诗均用字考究,《雁门太守行》中“卷”字写出乘夜奔袭之状;《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

D.两首诗都运用典故,《雁门太守行》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塞下曲》表现了将士们甘愿身赴疆场、为国立功的慷慨豪情。

 

查看答案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

(5)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入,东晋诗人。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和《桃花源记》。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三”独具魅力。名著《西游记》中有“三调芭蕉扇”,《水浒传》中有“宋江三败高太尉”;成语中有“三山五岳”“三顾茅庐”等。

C.《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经历了苦难的童年,外祖父吝啬而残暴,幸好有外祖母和两个舅舅关爱他。

D.《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文中提到作者仇猫的原因之一是隐鼠之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