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别放弃”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诗歌不得少于2...

请以“别放弃”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诗歌不得少于20行)。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范文: 别放弃 “一二,一二三四……”天哪,伴着这跑步的口令声,可怕的一幕又开始了。 白云在低空中缓缓漂移,太阳将那最后一抹光辉洒在大地上,余晖中闪现了两个身影。“喂,快到了,加油!不要放弃!”她在一旁鼓励着我。我呢,越跑越觉得喘不过气,呼吸困难,腿很难抬起,脚上犹如挂着十斤重的铅球一般,喉咙干得像要着火了,简直痛不欲生。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好似在揶揄我的狼狈。 不知为什么,我从小就厌恶跑步,一听到“跑步”两个字我就浑身无力,两眼发花。体育课上,我也经常用各种理由来逃避跑步,可每次的小心思总会被老师识破,我总是万般无奈地被拉回跑步的队伍。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让事情出现了变化…… 她是一个热心善良的女孩。在生活中,她总是大大咧咧,于是细心的我便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而她也成了那个陪我一起挥洒汗水,一起欢笑,为我加油,激励我冲向终点的影子。 每天下午的大课间时间,老师一声令下后,我们便迈开步子向前冲去,两只手臂迅速地前后摆动。她,就跟在我的身后。第一圈,顺利通过,第二圈开始了,我便会渐渐慢了下来,脚步越来越沉重,心跳速度已到达了极限,我正发烫的脸,大概会像一只熟透的虾。我喘着粗气说:“不行了,跑不动了!”她在后面轻轻拍着我的肩膀小声说:“加油,别放弃,再坚持一下,相信自己,你能做到!”开始也没有觉得这句话的分量。可是时间长了,在她坚持不懈的鼓励与陪伴下,我仿佛渐渐有了新的力量。抬头,看着被夕阳染红的天空,调整呼吸,迈开双腿,只顾往前冲。原本让我闻之色变的跑步,我感到越来越适应,越来越轻松,甚至越来越享受。“你做到了!真棒!”她冲我翘起了大拇指。我看着她被夕阳镀上玫瑰红的笑脸,心想:这,就是友情的力量吧! 闭上双眼,尽情奔跑,感受风拂过脸庞的轻柔,听着风吹过耳畔的絮语,身后总会传来一个这样的声音:“加油!别放弃!你能行!”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题目分析。“别放弃”这个题目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我们人生的路上,需要经历很多困难,需要很多代价。题目理解起来不难,可以理解为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目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挫折,不放弃,最终取得成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经历了很多的挫折,成长之中一定思考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二、选材和立意。这个题目选材很自由,但必须紧扣“别放弃”,作文时的选材要来源于生活,写生活中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每个人都有短期的或长期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才会有动力。考生可以写自己做某件事时如何坚定自己的志向,讲述自己的人生目标;可以写自己的成长,跌倒了爬起来,重新出发,继续向梦想起飞,终将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写社会的发展,像这次疫情来临时,我们有无私的医生,无畏的警察,齐心的人民,在政府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静待疫情结束后的春暖花开、静待家乡的发展和中国的再次腾飞等。写法上可以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我们对自己,对身边事物独特的观察与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哥哥,我来说说我的近况吧。你了解我,能理解我的每一句话,所以我只说给你听。我的人生战场已经转到恢复健康上,可是却遭到生活接二连三的袭击,那袭击一次比一次猛烈。说实在的,我并不怕战斗,而且越战越勇,然而,真正可怕的事情终于降临了,我现在丧失了反抗的能力——左臂已经不听使唤了。接着两条腿也不能活动了。

一个人有一颗布尔什维克的心,有布尔什维克的意志,他是那样迫不及待地向往劳动,渴望同你们一起奋战,能够投身到滚滚向前、排山倒海的钢铁巨流中去,可是他的身体却不听调遣。还有什么比这种力不从心更可怕呢?可是,我坚信我还能回到队伍里!领袖曾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不能攻克的堡垒”,这句话我一直实践着。

(1)以上文段是谁写给阿尔焦姆哥哥的信?信中说“我的人生战场已经转到恢复健康上,可是却遭到生活接二连三的袭击”,主人公的身体出现了哪两个问题?

(2)从以上文段可看出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七块红烧肉

董改正

①我十三岁那年的正月十三,天下着蒙蒙细雨,母亲挑着担子送我去五校读书。那是我第一次离家住校。担子一头是两床被子,一头是衣物和米,还有一罐子咸菜。

②担子很重,但一路泥泞,母亲不能放下歇肩,只能以换肩的方式来放松疼痛的肩膀。

③“姆妈,我来挑一截路。”

④“不要的,我行。”

⑤顺着山道走下去,径直穿过西湾的田野,到枫河入江的狭长河道时,乘渡船而过。爬上河埂,便可望见五校的校舍。后面的路途是沉默的,只有细雨洒在盖物的薄膜上的沙沙声和胶靴拔泥而出令人疲惫的声响。我们到达河边时,已是午后一点多。母亲已经累了,身子随着担子摇晃着。

⑥“姆妈,让我来。”我到母亲身边。

⑦“我行。”母亲不让。她大声喊:“有人吗?有人吗?”

⑧岸上红砖房的门开了,一个人走下来。也不用划桨,人站在船上,手抓着粗绳,把船悠到对岸。那是个穿蓑戴笠的女人。她不要钱,只是看着我们发出一连串的叹息,目送我们走进五校。

⑨很快就报完名,我住进了宿舍。母亲帮我铺好被子,一边铺,一边流泪。被子湿了半边,她叮嘱我,一出太阳就抱出去晒。她跟我的同学们请求带我睡几夜,直到我晒干被子,但终究不放心,叮嘱我不要睡湿的那边。收拾完,她正要把我托付给同学们,他们忽然呼啦一声全飞走了。

⑩“我走了,你记得四点去换饭票啊!”

我点点头。走廊上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

“你一定别忘了。”她穿好雨衣,走进细雨之中。远方,山色已经苍茫。我看见她不停地回望,但终究消失在了远方。

她是在第三天赶来的。来的时候,我快上下午课了,便匆匆去食堂为她打饭。我打了半斤饭两个菜,一个炸酱,一个红烧肉,一共一块五毛五。

“你一定要吃掉,我要上课了。”

下课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饭盒里,炸酱没动,十块红烧肉还剩七块,整整齐齐地挨着。酱红色的浓汁,隐隐的油光,肥厚的肉块儿。为她吃掉了三块红烧肉,我开心得流泪。那时候,我一周只有五块钱的伙食费。那是我在五校第一次吃红烧肉,也是最后一次。

有一个黄昏,我到河埂上背课文,遇到了上次撑船的那个女子。她看着我说:“那天你妈妈回去时,胶靴里都是水。我让她坐在床上,帮她使劲儿拽,半天才拽下来。我收不住势头,一屁股坐在地上,摔得不轻。靴子拽下来,也把她的眼泪和哭声拽了出来。她是哭着走回去的。”

她深深地看着我,又说:“你妈那天给我带了三块红烧肉,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红烧肉。你有一个好妈妈。”

我沿着河埂跑起来,我不要她看见我的泪水……

(选自《读者》)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一头是两床被子,一头是衣物和米,还有一罐子咸菜”,从这句话可看出我家经济不好,比较贫穷。

B.撑船的女人不收钱送我们到河对岸,可以看出撑船的女人也是一个善良的女人。

C.第⑨自然段“母亲帮我铺好被子,一边铺,一边流泪”,这句话中母亲的泪是挑担辛苦之泪。

D.自然段“走廊上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这句话用环境描写表现了母亲送别我之后,我的孤单寂寞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⑨自然段“收拾完,她正要把我托付给同学们,他们忽然呼啦一声全飞走了”,这句话中的“飞”字,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同学们不愿带我睡觉的心理。

B.文章第⑤自然段划线句以动衬静,写出了我们沉默时异常寂静的环境,也写出了母亲独自挑担的艰辛和疲惫。

C.本文通过生动细致地描写,表现了妈妈对我的关心,同时也表现了我对妈妈的关心。

D.自然段撑船的女人说“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红烧肉”,其实那红烧牛肉根本就不好吃,这只是为了在“我”面前表扬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才故意这样说。

3.通读全文,本文写了妈妈哪几件事情?

4.请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查看答案

    科学素养是抵御谣言的最好“疫苗”

杨仑

①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雷神山医院是战场;科研工作者焚膏继晷的实验室也是战场;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战场,叫做辟谣。

②《荀子》说,流言止于智者。当今时代,这个智者的名字应该叫做科学。疫情暴发伊始,党中央就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向科学找答案,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科学精神,是打赢防疫攻坚战的看家“法宝”。

③信息时代媒介的发达,各类不实消息、虚假新闻找到了生存的空间,这也使得辟谣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④如何抵御谣言、不实消息,避免其负面影响呢?答案是提高科学素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使人们具备科学知识,理智对待纷至沓来的各类消息,充分了解、配合政府部门的防疫措施。由此可见,科学素养是抵御谣言的最好“疫苗”。

⑤不论是封闭小区、居家隔离,还是运用大数据排查、健康码登记制度,都需要民众具备较高科学素养。如果没有相对较高的科学素养,公众不理解这样做的必要性、科学性,很难相信抗疫部署能顺利落地。也正是民众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愿意配合防疫工作,我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8.47%,而在2005年,这个比例仅为1.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性国家的标准,公民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至少是10%。

⑦疫情期间,已经充分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在突发事件时起到“疫苗”作用,日常生活中也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的传播。

(摘自中国科技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谣、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雷神山医院、科研工作者焚膏继晷的实验室都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战场。

B.科学这个智者能让流言不攻而破。

C.因为民众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愿意配合防疫工作,所以我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D.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达到8.47%,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所以我国进入创新性国家。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把“疫情防控”比作“人民战争”,生动形象地写出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B.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就是为了证明流言止于科学,科学是打赢防疫攻坚战的看家“法宝”。

C.有了抵御谣言的最好“疫苗”——科学素养,可以理智对待纷至沓来的各类消息,充分了解、配合政府部门的防疫措施。

D.文章第五自然段从正反两个角度阐述了科学素养在这次防疫战争中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时代媒介发达,各类不实消息、虚假新闻随时出现,只要做好辟谣工作,就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争。

B.向科学找答案,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科学精神,是打赢防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

C.由于公众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所以能打赢这次防疫战。那就说明,以后遇到战争,我们都可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D.这次抗疫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公众有了较高的科学素养,那我们以后就不用抓国民素质教育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①“智能经济”入局,大洗牌的时代来了。在长沙的部分道路,市民可用手机预约体验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上海的一些医院,医生开始利用AI医学影像分析等技术辅助诊断;在山东,养猪场正利用智能系统精细管理……

②当下,智能经济的代表之一人工智能早已跨越了流行概念阶段,成为“中流砥柱”——AI技术正加速在众多产业落地并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经济”在各地呈加速蔓延之势。

③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包括病区管理、流行性病学调查、药物研发、辅助医疗、社区防控等方面,智能技术作用独特。同时,AI赋能各行业,包括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物流配送、在线办公等领域,催生了一幕幕新场景。

(选自中国科技网《科技助力增强新动能》)

(材料二)

①“智造力”正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标配。几年前,当同行还在观望智能制造这个新生事物时,TCL创始人李东生二话不说,直接闯入了这个新领域。2016年,TCL开启智能工厂建设,成立了TCL华星。如今,在TCL华星12万平方米的“无人车间”里,数千台机器人“长臂善舞”,生产流程已实现100%自动化。插上智能制造翅膀,效果立竿见影。TCL华星生产成本降低25%,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全面提升了生产效率,成为首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面板企业。

②不仅TCL华星一家,如今“智造力”正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标配。

③在广州高新区,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珞)的研发测试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解决方案让生产犹如搭积木般简单快捷,生产线量产周期缩短1/3;随着“5G工业制造联合创新中心”落户明珞,未来工程师带着AR眼镜,便能得到远程技术支持,运营维护成本降低20%。

(摘自科技网《智能制造让机器“活”了,制造“火”了》)

(材料三)

①“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相关技术也得到突破,我国已具备了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另一方面,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的潮流,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②工信部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9.3%和49.5%。这为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向“智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平台。

③在科技日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数受访制造业企业均表示,这几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包括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推进试点示范等,对发展智能制造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④《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2025年前,我国将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摘自科技网《智能制造让机器“活”了,制造“火”了》)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智能经济”和人工智能早已跨越了流行概念阶段,在各地呈加速蔓延之势。

B.材料二举TCL华星和明珞两个事例来说明“智造力”正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标配。

C.材料三说明了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国家对智能制造的支持以及实施的战略步骤。

D.材料二和材料三讲的“智能制造”只是材料一讲的“智能经济”的一个方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举了长沙市民预约体验无人驾驶出租车、上海医生开始利用AI医学影像分析等技术辅助诊断来说明“智能经济”入局,大洗牌的时代来了。

B.材料二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说明语言要求准确严谨,同时也可生动形象。如材料二“长臂善舞”就是生动性说明的例子。

D.材料三最后一段说明我国将用“两步走”战略来推进智能制造。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技的发展促进AI技术的加速发展,也正快速地让AI技术在众多产业落地并进入寻常百姓家。

B.“智能经济”在各地迅速蔓延,也催生了一幕幕新场景,涉及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物流配送、在线办公等领域。

C.TCL开启智能工厂建设,成立了TCL华星,这就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例子,也是首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面板企业。

D.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智造力”正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标配,2025年所有企业就能实现智能转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社会管理者的理想选拔标准,应该是“德才兼备”;社会成员间的理想关系,应该是“诚信友善”,正如《大道之行也》中提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