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议论文阅读 爱国的内涵 ①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

议论文阅读

爱国的内涵

①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美德,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的内涵。

②爱国的内涵是什么?陆游在《病起抒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国忧”作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爱国的写照。

③爱国的内涵是什么?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样《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灵魂。

④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西汉名将甘延寿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为保卫祖国的河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为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戚继光,一代名将;面对倭寇入侵。奋起组建“戚家军”,潜心操练。英勇奋战,终将倭寇赶出国门;             。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⑤爱国的内涵是什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是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

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途上, 我们肩负重任,做出自己的贡献。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切入,引出议论对象“爱国的内涵”。

B.第②段采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爱国的内涵。

C.第⑤段从目的和行动上论证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

D.全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完整。

2.如果要在第④段的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詹天佑,我国第一批出国的留学生,学成回国,凭借杰出才能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回击。

B.任正非,75岁的华为公司创始人,在众多媒体面前表示;要拥抱世界,依靠全球创新发展,为中国企业砥砺奋进树立榜样。

C.李文波,一个普通的南海守礁士兵,二十年坚守,他从健壮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他就是守护祖国的一块坚不可摧的磁石!

D.林俊德,一位将军,也是一位院士,他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他人生75年都默默无闻,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3.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请依据文章的内容简要概括。

 

1.A 2.C 3.爱国的内涵是心系祖国(“位卑未救忘忧国”),以身许国,守护祖国(保卫祖国或维护祖国统一),传承文化(继承和弘扬文化)。 【解析】 1.A项正确;B项错误,第②段没有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C项错误,第⑤段从目的和行动上论证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D项错误,全文从三个层面“心系祖国,以身许国,守护祖国,传承文化”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完整。 2.结合语境分析选项。上文是“戚继光,一代名将;面对倭寇入侵。奋起组建‘戚家军’,潜心操练。英勇奋战,终将倭寇赶出国门”证明了爱国是“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故应选“C李文波,一个普通的南海守礁士兵,二十年坚守,他从健壮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他就是守护祖国的一块坚不可摧的磁石!”。李文波的事例也是证明“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故选C。 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分析。结合“陆游在《病起抒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国忧’作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爱国的写照。”概括得出:爱国的内涵是心系祖国(“位卑未救忘忧国”);结合“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样《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为保卫祖国的河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为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概括得出:以身许国,守护祖国(保卫祖国或维护祖国统一);结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是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得出:传承文化(继承和弘扬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结合全词内容,理解“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一般滋味”的具体含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C.“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D.古人云“亡国之音哀以思”。词人身为亡国之君,其哀之痛与思之切都直接体现在这首词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加着重号的字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2.上片中的“锁”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列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曲中“踌躇”一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B.“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把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直接呈现出来。

C.“望西都,意踌躇”两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潼关的描述,引起下文的抒情。

D.这首元曲语言精炼,形象鲜明,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列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________(体裁)的作者是元代文学家______(人名),“山坡羊”是________

2.请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中“聚”“怒”二字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2.请赏析“留丹心汗青”中加着重号词的表达效果。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纵向回忆,回顾自己一生中的两件大事,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

B.颔联中诗人巧用比喻,用“风飘絮”和“雨打萍”来比喻坎坷的身世和危亡的国势,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C.颈联中“惶恐”“零丁”是诗人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战争的艰难和被俘的命运并没有使诗人变得消沉。

D.这是一首言志诗,前六句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基调,因此读时应缓慢低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