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虽然处在尘世,却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世俗的困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诗中加线句子中的“见”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1.B 2.不能。“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地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己的天真意趣。 【解析】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B项表述有误。 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诗人踏春去处,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语言简洁明快。

B.颔联中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绘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C.颈联用“乱”字勾画出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湖畔春草刚刚没过马蹄的景象。

D.全诗结构严谨,由面到点,又由点到面,衔接自然,对仗工整,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017福州质检)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了诗人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写春行仰观所见,侧重写禽鸟,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C.颈联写春行俯察所见,侧重写花草,繁花似锦,春草茂盛。

D.尾联以“最爱”和“行不足”直抒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颔联中的“谁家”如改为“数家”,似与“几处”对仗更工整,效果更佳,你认为如何?请说出理由。

2.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是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2.诗中加线句子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轻车简从,要到边塞慰问将士,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孤寂悲伤的情感。

C.颈联刻画了雄浑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尾联中的“燕然”实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

2.颈联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