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9年1月4日)

材料二: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除探测器上的徳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嫦娥四号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夭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就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进行了讨论。

嫦娀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奧秘的新篇章。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将为深空探测领域积累重要经验。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三:5月15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娀四号探测数据的硏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要知道,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美国人评论称:“根据这项新的硏究,史上首次登陆月背的中国嫦娥四号,再一次实现一个首次,并正在揭示月球最大的谜团。”这是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B. 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德国、瑞典等诸多参与国的贡献。

C. 嫦娥四号已获得大批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为深空探测积累了重要经验。

D. 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

2.请你为“材料三”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3.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了哪些卓越贡献?请加以概括。

 

1.C 2.示例一:嫦娥四号探测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示例二:中国科学家基于探测数据研究结果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示例三:《自然》杂志公布中国科学家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的研究结果。 3.①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②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③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④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或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 【解析】 1.试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将为深空探测领域积累重要经验”可知,“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而不是“已获得”。据此,答案为C。 2.试题考查对文本材料的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语句是“《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娀四号探测数据的硏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据此从“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为何、如何”六个要素的角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成一句话新闻即可。 3.试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本题作答可依据材料一中的“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材料二中的“嫦娥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奧秘的新篇章”;材料三中的“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娥四号探测数据的硏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等语句,从“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所作的贡献角度进行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青少年情绪管理

材料一:

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以下是两个有关情绪失控的典型案例:

九年级学生小军(化名)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不愉快,上课时同学向老师说了这事,小军急眼了,对老师大声喊,然后摔门而出,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八年级学生小霞(化名)特别爱玩手机,妈妈暂时把手机没收了,结果她去妈妈房间砸碎了花瓶、杯子,还把门一脚踢坏……

针对青少年不擅长管理情绪的情况,中学教师卓秀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青少年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冷静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学会和同伴交流沟通。教育硕士李莉也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情境的变化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能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被人所接受的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材料二:

谢瑞琦针对某地区456名13~20岁青少年的常见情绪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当前青少年情绪类型总体呈正常分布,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焦虑、无聊、烦躁等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女生的积极情绪类型明显多于男生。在积极情绪类型中,平和、喜悦的比率,女生分别占61.85%和52.63%,而男生则为56.56%和38.18%.此外,男生的焦虑、愤怒、空虚、无聊等奔放的负面情绪要多于女生;而女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如悲伤、冷漠、孤独等要多于男生。

以下为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原调查间卷为多项选择题。

(数据来源:谢瑞琦《青少年情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材料三:

万文昌:学校要正视心理键康教育,尤其是学生情绪管理教育,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内容。

社会工作硕士许青云: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可以提升其情绪智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反之,父母的冷漠和沉默会抑制其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发展。父母感情融洽的家庭,青少年更能够积极调控情绪。父母过分干预或者是任意放纵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材料四:

个人情绪调整常用方法举例:

1.请从材料二的柱状图中得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2.结合材料,请你为提高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从不同角度提三条建议。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两位同学都不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都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B.受调查的青少年,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是,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

C.受调查男生的奔放的负面情绪多于女生,同样,男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也多于女生。

D.如果青少年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也许会更加顺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前两节的层层铺叙,为后一节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C.“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写出了诗人的衰老形态和投诉无门的困窘之状。其中“倚杖”又与“唇焦口燥呼不得”相互照应。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诗,诗人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加线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018宁德质检)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2.(2018厦门质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018厦门质检)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B.“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

C.“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D.“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2.请对加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结合全诗,说说加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