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

示例:湮于沙上 (湮没无闻)

A陶后有闻________________         B香远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君子者也   一老河兵闻 B.李唐来    钱孔入

C.濯清涟不妖   康肃笑遣之 D.乎众矣    秋色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选出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说,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B.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及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C.本文在语言风格上骈散结合,但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D.本文赋予莲丰富的象征意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5.孟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与本文作者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观点,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1. 示例:A鲜为人知 B 精益求精 2.B 3.①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D 5.示例一:同意孟子的观点,因为孟子的观点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个观点。 示例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一个人只要意志坚定,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与德行,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环境的影响。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和成语的积累。 A.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示例:寡廉鲜耻。 B.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示例:势高益危。 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代词,这件事; B.从; C.表转折;却/表修饰; D.应当/舒适; 故选B。 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①亵玩:靠近玩弄。 ②予:我。 4.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结合观点,加上自己的阐释即可。示例: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心态,外界的不良因素就不会阻挠其发展,越是复杂的环境,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阅读理解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紧扣一个“游”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山村景色,诗中“_____”字表现了农家待客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2.如果陆游将此诗就发布在自己的微博里,网名 “路人甲”的网友跟贴留言:“山西村让诗人流连忘返。”请你跟贴具体说说山西村哪些方面让诗人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诗句。

①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③纪昀的《河中石兽》一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让我们懂得了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查看答案

向日葵没有眼泪

记事起,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金黄向阳,是重瓣的那种,花期很长,盛夏阳光里绚烂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哪一瓣在反射着阳光,只觉晕眩耀眼。

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在我出生时种下,每年留种,每年播种。

模糊的记忆里存留着一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一大早起来,发现爸爸正在向日葵地里悉心清除杂草,扶正微微倾斜的花株。“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上面沾满了泪珠呢!”那时的自己似乎总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切都是这样。

“没有,傻姑娘,向日葵是没有眼泪的。只要太阳一照射,它们马上就坚强乐观了。”爸爸郑重地说道。A爸爸说话时一张一合的嘴唇,还有那浅浅的微笑在那一刻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

于是,到了记日记的年纪,我便在日记本扉页写下这句话:向日葵没有眼泪。时光冲刷大地,向日葵盛开又凋谢,而我也逐渐长大了,但没有改变的是那倔强与固执的性格。

终于走到高三,以为自己已经足够茁壮足够强大,以为一切都将按着心中的轨迹发展延伸,就像向日葵的自然旅程。

“爸爸,你到了吗?我们下课了。”难得的休息日,约定了和爸爸吃饭谈心,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似乎与爸爸也变得亲密起来,至少不见年少的冲突。

“爸爸还有些事,你在校门口等一等吧!”似乎真的很忙,电话就这样匆匆挂断。

天气还有些冷,下午天阴沉着让人心烦意乱。街道上甚是忙碌,车辆、人流、喧嚣、尘土杂糅在一起。雨滴开始肆意倾泻,我慌乱中躲进了值班亭。湿湿的外套贴着后背,心里终于开始抱怨起来。

最后,当那个身影出现在街的对面,我竟没有叫出口,只看着雨滴拍打他的身杆。他开始穿过来,有些弯着腰,护着一包红色的物品,兴许是为我买的,可心情是不愉快的,没有期待和惊喜。他的裤脚早已湿透,甚至还沾满了泥水。B他年轻时直立的头发此时已服服帖帖趴在头顶,有些开始染上霜华。或许是我长得高挺了,总觉此时的他变得不再高大威武,再也不是儿时记忆中那个挺拔模样。我突然有一种悔恨的感觉。

我慢慢走出值班亭,朝着他的方向迎去。时光渐渐赋予我怀念和遗忘的力量,过去我觉得我不能理解他,现在觉得他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蒙蒙一片,将它翻转过来,叶脉清晰呈现在眼前。现在与过去叠加,记起的是若干年前的那个清晨,他告诉我向日葵没有眼泪。而我,还是泪流满面站定,等待他潮湿而温暖的拥抱。

1.从文章整体来看,为什么说向日葵没有眼泪?

2.文中AB两处划线句子,任选一处,从描写或用词的角度加以赏析。

3.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任选一处,进行批注式赏析。

4.怎样理解“他告诉我向日葵没有眼泪。而我,还是泪流满面站定,等待他潮湿而温暖的拥抱”这句话的含义。

5.本文与《紫藤萝瀑布》《我的小桃树》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老王》(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用__________两个字概括。

2.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老王来送香油鸡蛋”这部分内容?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迖意的效果。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原意是什么?此处有何表达效果?)

②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既然来了,免得托人捎了。”(“我”为什么这么说?)

4.“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有限的鸡蛋却数不完,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

5.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请问:“我”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

 

查看答案

写作。

走近书籍,我们丰富了知识,受到了精神上的熏陶;走近自然,我们学会了平等,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走近生活,我们收获了感动,受到心灵上的震撼;走近古人,我们穿越了时空,受到灵魂上的洗礼……

请以“走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②文中最好灵活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以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