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④喧:因分心而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其母引刀其织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乙)文中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1)常常犯错误 (2)割断 2.(1)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断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解析】 1.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恒过:常常犯错误。 (2)大意:孟母拿起刀割断了织布。裂:割断。 2.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这是一个倒装句,正确语序是“于忧患生而于安乐死”。重难点词语有:忧患,忧愁祸患。安乐,安逸快乐。 (2)重难点词语有:自是,从此。复,又、再。喧,因分心而遗忘。 3. 这道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甲文以议论为主,从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通过叙述孟子母亲引刀断织的故事,让孟子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自然巧妙。 4.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感悟。根据乙文的“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可知,孟子在读书时因为受母亲织布的影响,于是中途停了下来。根据“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可知,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做事要专心,不能半途而废,于是“引刀裂其织”。由此可以概括出乙文说明的道理: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赤壁》,回答问题。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指他__________________一事。

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___________学家________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共有____卷。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壮心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 隐隐笙歌处处随。

⑤《答谢中书书》中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你发挥想象,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拟写两句,将段落补充完整。

繁花是春天的笑脸,阳光是夏日的欢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历史的曾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B.他的事迹在学校里早被传得家喻户晓了。

C.在他杂乱无章的房间里,我终于找到了那本册子。

D.她的衣着艳丽,十分惹人注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