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岁月的山峦积淀( )着沧桑,生命的泉水涤荡着chén...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岁月的山峦积淀( )着沧桑,生命的泉水涤荡着chéng 澈,心灵的花草弥( )散着芳香。这梦一般的岁月纯净而美好。悠然行走在美丽的世界里,让自己跨越的姿势______________(A.粗犷   B.优雅)而蹁跹。优雅是生活的姿态。优雅的生活,就是在某个细雨霏霏的春日里,双手托腮,独坐窗边,聆听窗外细雨独奏的美妙乐声;优雅的生活,就是严热的夏季,静坐大树下,感受微风带来的丝丝凉意;优雅的生活就是在______________(A.天高气爽    B.狂风暴雨)的秋季,慢步原野,与落叶对话,和秋雨相伴;优雅的生活,就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季, 一捧雪花,握一份惬意。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划线的字注音

)散 )澈 )一捧雪花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diàn 、mí、 澄、掬 2.BA 【解析】 1. ①积淀:拼音是jī diàn,指积累沉淀,也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淀”不要误读为“zhàn”。 ②弥散:指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分散开。 ③澄澈:拼音是chéng chè,意思是水清见底;清亮明洁;明白。 ④掬,拼音jū,指的是用两手捧。 2.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第一空:结合下句“优雅是生活的姿态”可知,横线处应填“优雅”,故答案选B;第二空:结合上下文可知,秋季的特点应该是“天高气爽”,“狂风暴雨”是夏季的特点。故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作文。

2020年的春季,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钟南山、张文宏、李兰娟……无数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进入我们的视野,李文亮医生就是其中最令人尊敬的一个。作为新冠疫情的“吹哨人”,他第一个向社会发出“疫情危险”的警示,为遏制疫情赢得了时间。回顾来时路,每当我们的民族陷入危机,总有像他一样的“吹哨人”最先发出警示,使我们的民族得以生存进步。

作为当代青年,这样的“吹哨人”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题目:这个春天我长大了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了解、思考、铭记。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我们的2020”的墙报,请你参与并为以下三个栏目供稿。

(1)(友谊篇)

从建国伊始,中国始终如一地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截至2020年新年,我国建交国已达180个,在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开放、包容的中国的同时,也与世界各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你写出一句关于友谊的名言、名句和两则描述不同类型友谊的成语。

①关于友谊的名言、名句:

②关于友谊的成语:

(2)(爱国篇)

2020年,《我和我的祖国》继续在大街小巷传唱。其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地结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面的歌词加以赏析。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3)(英雄篇)

2020年的春天姗姗来迟,但我们却在疫情的肆虐下,看到了无数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无论是救治的医护人员、威严的警察士兵、检疫的社区人员,还是义务接送的出租车司机、主动供餐的小餐馆主、无偿捐献的菜农……都令我们感动。

请你为其中自己最敬佩的一个人或某一职业的从业者,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60字。

 

查看答案

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请结合《傅雷家书》这部名著,简要说说傅雷为什么被称为“尽责”的父亲和“特殊”的教育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饭是由两个孩子端来的,他们穿了大了好几号的制服,带着红军八角帽,戴着红军八角帽,帽舌很长,不断掉下来遮住他们的眼睛。他们最初不高兴地看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友善的微笑。这使我胆子大了一些,他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就招呼他:“喂,给我们拿点冷水来。”

那个孩子压根儿不理我。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外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这时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

“谢谢你——同志!”我道歉说。

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

1.选文出自美国新闻记者________________之手,本书名为《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苏区红军的真实情况。结合选段,看看透过作者的见闻,你对苏区、对红军有怎样的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