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 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  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这首诗颈联写景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赏析。

2.诗中横线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做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燕         B.雁       C.蝶

 

1.(手法):颈联上句使用以动衬静手法,写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突出了夜的静寂。下句用了烘托的手法,“野僧”这样一个邻居,烘托出作者的孤身一人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无依。 2.B,“雁”在诗中是思念的象征,寄寓哀愁。该诗表现出诗人秋居他乡的寂寥,不被任用的无奈。情感上一致。 【解析】 1.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空园白露滴”一句描绘的画面是: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空园”是“静”,“滴”是“动”,运用的是“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为邻,更能烘托出诗人的处境的孤独。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诗人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燕”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放在此处不合语境;“蝶”象征了自由、美丽,也可以象征灵魂和死亡,中国传统文学常把双飞的蝴蝶作为自由恋爱的象征,这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放在此处不合语境;“雁”在古诗歌中常用来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该诗表现出诗人秋居他乡的寂寥,不被任用的无奈,情感上一致。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劲;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请将题目“读懂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5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做大学问真学问

王子墨

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②司马迁曾经说过,他写《史记》的志向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是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

③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

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具有厚重分量、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

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

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

(选自《光明日报》)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

2.第②段面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请在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任选其中一首,默写首联和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或长烟一    空:空中 B.野芳而幽香    发:开放

C.而乐亦无也    穷:穷尽 D.一小舟      挐:撑(船)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喜洋洋者矣  问姓氏 B.往          面山

C.上下白      余舟 D.山间四时也    先天下忧而忧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甲晨和晚上。

C.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段短文都围绕美景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雪后西湖的冬景。

B.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独往看雪,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独自赏雪的欣喜。

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一痕”“一点”“一芥”,勾勒出湖上景物的状貌。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B.这篇散文通过对生活琐事的细腻描写,充分揭露了人物的美好情怀。

C.广场的老年跳舞爱好者个个精神抖擞,舞姿翩跹,难道他们不像花甲之年的老人吗?

D.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