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①年少万兜鍪,____...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①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③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_____________》)

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⑧新冠肺炎爆发以来,许多女医生女护士也纷纷登上战场,护目镜在她们原本白净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有的甚至自发剪掉了长发,她们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就如同秋瑾在《满江红 小住京华》中感慨的“________________!”

 

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 威武不能屈 佳木秀而繁阴 九万里风鹏正举 会当凌绝顶 望岳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身不得 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坐断东南、繁阴、鹏、凌绝顶、抟、男儿列、男儿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      立不倒、奋勇向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诠释了凝聚中华民族磅礴伟力的伟大精神。

可以把此次战      体现的精神概括为:“碧血丹心、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  ①  ”的奉献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②  ”的奋斗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担当精神。伟大精神形成向心力、增强战斗力,凝聚起③  的强大合力,激励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坚      持守、慷慨趋赴,以坚强意志、必胜决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立不倒   ②战(      )    ③坚(      )持守

(2)将下列词语填在恰当的位置。

A.砥砺奋进、自强不息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②              ③      

 

查看答案

请以“最好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常新港的《咬人的夏天》(有删改),完成下面小题。

①春暖花开的时候,爸爸突然买回一只羊。我看那羊的肚子挺大,说:“爸,这羊够肥的!”爸爸看都不看我一眼:“这不是肥,是怀羊羔了。”

②夏天时,这只母羊竟下了四只小羊羔。爸爸天天围着羊转圈。“从明天开始,放羊的活儿就交给你了!听见了吗?”我没有吭声。

③你们知道放羊是怎么回事吗?爸爸在母羊脖子上系了一根很长的绳子,有六七米长的样子,另一头拴在一根带尖的铁棍上,然后找一块嫩草地将铁棍插在地上,不让它跑掉。小羊羔也不会跑,因为还离不开母羊。它们玩一会儿后,就会拱到母羊的身子下,贪婪地吃一阵奶,有时吃得嘴角往下滴白色的乳汁。

④我没心思去找一块长满嫩草的草地。我给母羊随随便便找了一个地方,就去干我喜欢的事了。

⑤傍晚,等我去牵羊回家时,不管我怎么叫、怎么吼、怎么拽,母羊都不肯跟我走,因为它没吃饱。母羊的四条腿顽固地撑住地面,形成四个锐角,身子向后倾斜。那时,傍晚的蚊子堆成团往我脸上扑。我火了,就像爸爸吼我一样,吼了一声,把铁棍举起来,又像爸爸拎着扫帚抽我一样,照准母羊来了一下。母羊凄惨地叫了一声,乖乖地跟我走了。

⑥回到家,爸爸问我:“羊吃饱了吗?”他一边问,一边伸手去摸母羊的肚子。他能摸出来。而且,母羊完全仗势欺人添油加醋地直叫唤。我等着爸爸转身去抓扫帚。但他没有,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明天要把羊喂饱,知道吗?”

⑦第二天,我准备去河里洗澡。所以还是随便找了一块草地,匆匆插上铁棍,拍了拍母羊的头:“你这讨人厌的家伙,吃吧!”我跑走了,老远还能听见母羊的叫唤。我心想,它正高兴地吃草呢!

⑧那一天,我玩得异常快活,天暗下来时,我才想起该把母羊和四只小羊羔牵回家了。

黄昏的野地真可怕,天边一团暗云被夕阳的最后一束光亮涂抹成了凝固的血色,黑压压的蚊子撞得人脸上生疼。我老远就听见母羊凄凉的嘶叫,它的嗓子好像叫哑了。我跑到跟前一看,傻眼了。母羊饿得绕着铁棍转,绳子就缠在了铁棍上,结成了一个大疙瘩。小羊羔拱在它身上,大概吸吮不出奶汁,也揪心地叫着。

⑩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才发现这地方的草是羊根本不吃的草。我怎么把羊拴在这个地方了?我真恨自己。

⑪我赶紧把拴在母羊脖子上的绳子解开:“你吃吧!”母羊向前跑去,低着头,贪婪地啃吃着它喜欢的嫩草。

⑫我跟着它们。我的脸被蚊子咬得满是疙瘩,但我任由蚊子在我脸上叮咬,去吸我的血。

⑬大概小羊羔没有在灰暗的夜色中走过路,就拼命地呼唤母亲。我把它们一齐抱起来,跟着它们的母亲。

⑭当母羊吃饱了,往回走的时候,我就默默跟着母羊走。那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的脸上全是包,我只感到脸大了、胀了,我的脑袋像放在烤炉里烤过一样。

⑮回到家,我不管妈妈的惊呼,只是说:“妈,告诉爸,羊吃饱了!”说完,我就回到自己的小屋去了。

⑯我听到妈妈跟爸爸说:“今天雷方真怪,说话也变了。”爸爸说:“今天母羊吃得真饱!”

⑰我没吭声,什么都不想说,只是躺在床上,像大人一样把双臂枕在脑袋下。

1.梳理文章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父亲

春暖花开时

不知道羊怀孕了

看都不看我一眼

第一天

随便找个地喂羊

____

第二天

随便找地喂羊,去河里洗澡

第二天(黄昏)

____

回到小屋后

____

说“母羊吃得真饱”

 

 

 

2.文章以“咬人的夏天”为题,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12自然段中,我为什么要任由蚊子在“我”的脸上叮咬吸血?

(2)赏析第14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头“父亲看都不看我一眼”,是父亲看不惯“我”只知道贪玩,连农村人最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

B.第⑥自然段加点的两个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羊因为没吃饱而拼命叫唤的情形,体现了我当时的悔恨和懊恼之情。

C.文末,爸爸说:“今天母羊吃得真饱!”其实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和肯定。

D.文中的父子关系一开始有些紧张,从父亲以前用“吼”和“拎着扫帚抽”的方法对我能够看出来。

5.比较选文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说说他们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描写方法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教育“熊孩子”首先学学熊妈妈》,完成下面小题。

①小熊要爬很陡峭的雪山跟上妈妈,虽然一次次失败滑下山坡,却仍一次次奋力尝试,最终成功登顶——这段视频被竞相转发,人们纷纷为小熊的顽强和不放弃点赞。相信很多家长会拿小熊爬雪山的视频去教育自家的“熊孩子”,然而,你可曾想到正是熊妈妈按捺焦虑、舍得放手、耐心等待,才赋予了小熊放手一搏、永不言弃、愈挫愈勇的意志和作风。

②当下,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教育陷入难以名状的焦虑:砸锅卖铁“倒贴式”甩卖,只求有人把娃和作业一起接走;不陪作业,母慈子孝,一陪作业,鸡飞狗跳;辅导孩子是“危险工种”,会要命!凡此种种,看似戏言,实则吐露了现实生活中,众多家长面对孩子教育成长问题时的身心俱疲、苦不堪言,甚至真有年轻妈妈因孩子写作业“磨蹭”被气到突发脑梗。

③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中,一幕幕与辅导作业有关的人间悲喜剧,在一张张书桌前轮番上演。一声叹息一滴泪,一声吼叫一声悲——每个窗口都投射出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担心孩子不自律,管不好自己;担心孩子不如别人而自尊心受伤、自信心受挫;担心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没有立身之本、立足之地……父母的万般焦虑挤压了孩子身心成长需要的空间,大包大揽、严格管控只为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违背规律地画地为牢,时时管、事事管,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长成了缺乏独立性的“妈宝”和“巨婴”。

④其实,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家长们不妨学学那只熊妈妈,放手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去做、去体验力所能及的事情,承担应有的责任。家长要做的就是放手不放任、扶持不挟持、关爱不溺爱、宽容不纵容,着重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⑤孩子终有独立生活的一天,与其替他遮风挡雨,包办一切,不如适当放手,让他学会在暴风雨中挺立,让他学会自食其力。只有这样,才能见证成长,收获幸福。

1.结合选文第①自然段内容,你认为如果在第④自然段之后增加一节内容,应该重点论述与____________有关的内容。

2.下面有关本文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育‘熊孩子’首先学学熊妈妈”。

B.文章开头讲述小熊爬雪山的故事,是为了证明顽强和不放弃的重要性。

C.文中“妈宝”和“巨婴”,指的是缺乏独立性、永远“长不大”的人。

D.为了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家长应该学习熊妈妈,放任他们,让他们学会自食其力。

3.下面这则材料如果用来作为本文的论据,应该插入哪一自然段的开头?为什么?

有一次聚餐,朋友带着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飞轮一样拼命转动菜台,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塞,大人根本没法伸筷子。问朋友,为什么不管管孩子?他说:现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缚孩子。

 

查看答案

阅读风翕的《植物“说脏话”》(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你漫步于一片森林中,深吸一口气,就可以闻到植物的“语言”。没错,植物的“语言”是带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花香、草香等,比如β-蒎烯,这是一种闻起来很清新,有松树味道的物质,大量存在于针叶植物如松树、杉树和菊科植物中。

②科学家将植物所释放的化学物质视作它们的“语言”,当一株植物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时,那是它在“说话”,而别的接收到这些化学物质的植物则是在“倾听”,并会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

③它们的“语言”主要用于群体内的相互交流,如在受到昆虫攻击时发出警报。例如,一棵西红柿植株在受到切根虫的猛烈攻击时,它就会向空气中释放一种特殊的挥发性物质,告诉同伴们敌人袭击,附近“听到”警报的西红柿就会释放糖苷,合成对害虫有毒的核苷生物碱,防止害虫对西红柿的进一步伤害。

④“语言”不仅用于内部交流,还可以用于“外交”。授粉者可以“听”得懂植物的“语言”,根据花香,它们能够判断出哪一朵花需要传粉了。另外,关键时刻,植物的“语言”还能够搬救兵。当大豆植株受到蚜虫的攻击时,会释放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大喊:“救命!救命!”援军——瓢虫听到后,便立即赶来,拯救大豆于水火。

⑤然而,目前植物的“语言”正遭受威胁,空气污染干扰了它们的“语言”,植物开始“说脏话”了。授粉者不喜欢“说脏话”的植物。东芬兰大学的生态学家把大黄蜂放在一个小室里,里面放着模仿黑芥制成的纸花。他们分别收集了生长于干净环境下和污染环境下黑芥植株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并注入小室中。当注入的是干净环境下黑芥释放的物质时,大黄蜂能迅速反应,快速地找到纸花。而注入污染环境下产生的物质时,大黄蜂是迷茫的,它们漫无目的,到处乱窜。

⑥这样被污染的“语言”不仅为授粉者所不喜,远处同伴们也无法接收到了,因为这导致污染环境下的“语言”的传播距离比洁净环境下传播的距离要近得多。

1.根据相关内容,为“β-蒎烯”下个定义。

2.分析第④节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植物说脏话”,是指“空气污染使植物无法正常地释放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B.植物的语言,不仅可以用于内部的交流,还可以用于外部的交流,都是为了防御来自外部的伤害。

C.第⑤节列举东芬兰大学的生态学家所做的实验,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授粉者不喜欢“说脏话”的植物。

D.选文先介绍什么是植物的“语言”,再说明植物“语言”的作用,最后再谈植物“语言”受到污染的危害,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