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最苦命的好汉——林冲 马幼垣 《水浒》描述豹子头林...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最苦命的好汉——林冲

马幼垣

《水浒》描述豹子头林冲的遭遇,精彩绝伦,悲愤感人,使其人其事活现纸上。在梁山集团接受朝廷招安以前的情节里,武艺首屈一指的当推王进,居次位者则非林冲莫属。王进没有上梁山。林冲便成为梁山集团中武艺最超卓者。

《水浒》夸耀英雄不好色,成家立室往往只堪称交代伦常责任而已。尽管如此,有家室的梁山头目全部携眷而来,在山寨续享家庭乐趣。在上山过程当中,妻子成了牺牲品的秦明,马上可以续弦。这情形使林冲独特之处显露无遗,他与妻子是整本《水浒》书中唯一足称佳偶天成、却遭横祸、尝尽生离死别之痛的夫妇。别人投靠梁山集团以后可以续弦(秦明),可获美妻(王英),唯有林冲之空室独处,从未为兄弟们所关心。宋江赐貌英艺高的一丈青扈三娘给急色短义的矮脚虎王英时,难道,他全没有想过论貌量才,林冲和扈三娘始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虽换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林冲不能再组织家庭的命运还是改变不了。单看他从享有最美满的家庭生活沦落到永作鳏夫寡人。林冲所受之苦那是别人不可以比拟的。

再看另一点,情形也相同。

梁山人物遭刺配者不少,沿途受苦的程度却很有分别。有人平平安安地到达发配地(朱仝、杨志),也有人虽遇意外而能自保(武松),更有逢凶化吉、变充军之行为集友之旅者(宋江)。林冲刺配,则是实危真险,一波接一波。如果不是花和尚鲁智深及时救护,林冲一世英名就栽在两个没有多大本领的败类之手。

考察的角度也可以再换一个。

晁盖和宋江入主梁山以来。广纳四方投归之士,从此再没有来者遭拒之例。林冲上山,仍在王伦当政之时,就比别人多了遭拒一难关,逼得素本“人不负我,我不负人”守则的林冲要违背良心,企图斩杀陌生人杨志,以赚取山寨收容。对耿直的林冲来说为何林冲却要承受额外的折磨?

林冲所挨之苦尚不止此,《水浒》虽描写高俅为狠毒至极的大恶人,真正受他所害者,其实仅王进和林冲二人(或者勉强可加上,鲁智深、杨志)。王进在书首昙花一现后,便了无踪影,可以不论,因此梁山一百零八个头目当中,来横祸地吃尽高俅苦头者,仅林冲一人。除了说明林冲特别命苦外,此事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梁山大聚义以后,高俅连番举大军来犯,梁山终活捉了这个天下好汉得之而后快的大恶煞,随后发生的却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好戏。宋江不仅不惩罚这个大恶人,反而纳头便拜,亲解绳索,口呼死罪,乞高俅代其安排招安!目睹这幕,林冲必定觉得天聋地哑,痛苦万分。这种心灵之苦应尤烈于以前所受的皮肉之苦。

(选自《水浒人物之最》,有删改)

1.(学习任务一)   内容概括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林冲“苦”在哪里?

2.(学习任务二)   专题活动

文章中划线句“梁山人物遭刺配者不少,沿途受苦的程度却很有分别”。班级开展专题活动——“梁山好汉的发配之路”。请你参与并完成表格内容。

代表人物及

发配之路

罪名

情节概述

综合发现

林冲发配

沧州之路

____

__________

危险程度:★★★★★

曲折程度:★★★★★

虽然都是发配,但待遇却是天壤之别,有人九死一生,有人却是享受优待。从这些差别之中,我发现了水浒英雄上梁山的一个重要原因:⑤__________

宋江发配

江州之路

____

宋江因杀阎婆惜案发发配江州,但因其广交江湖朋友,他的杀人行为反而成为备受江湖传颂的英雄之举。加之宋太公银两的打点,宋江不但被发配到了条件优越的江州,而且沿途颇为享受

危险程度:★★★★★

曲折程度:★★★★★

武松发配

恩州之路

盗窃

__________

危险程度:★★★★★

曲折程度:★★★★★

 

 

 

3.(任务三)名家评点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评价:“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你认可金圣叹的评论吗?请结合马幼垣的文章及原著的有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1.(1)林冲本有最美满的家庭生活沦落到永作鳏夫寡人。(2)发配路上受尽折磨。(3)上山时要有投名状,违心险杀杨志。(4)不能亲手杀了大仇人高俅,还要奉为座上宾。 2. ①腰悬利刃,误入节堂 ②林冲遭太尉高俅迫害,刺配沧州。途中,押解林冲的董超、薛霸二人在高太尉的授意下,绞尽脑汁迫害林冲,动辄刀棒相加,用烫水洗脚,更在野猪林谋害林冲。辛亏鲁智深的仗义相救和护送,林冲才安全到达柴大官人府上。 ③怒杀阎婆惜 ④武松因帮助施恩,被蒋门神和张团练设计陷害,后被发配恩州。路上押解的公人因被蒋门神和张团练收买,准备和蒋门神的徒弟一起在飞云浦绞杀武松,被武松察觉,后被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终于保住了性命。 ⑤从宋江的发配路途可以看出,只要有足够的关系和金银,发配的目的地和沿途待遇都可以讨价还价;而从林冲和武松的遭遇则可以看出北宋司法的黑暗,掌权者收受贿赂,视人命如草芥。正是宋朝司法的黑暗,官府的腐朽,造成了“逼上梁上”的局面。 3.示例:认可,我觉得他的算得到,应该说是刚开始是对自己个人命运前途的算计。在误入白虎堂而沦为阶下囚,之后被发配到几千里外时,林冲做了一件让人诧异的事,那就是休妻!他这样做毫无疑问是为了撇清和自己妻子张氏的关系,林冲的这一招,看似算得准,他以为撇清了和张氏的关系后,高衙内就不再和他为难。可惜,他却是算错了。在看到自己这一招想要讨好高衙内未果的情况下,林冲又在野猪林出卖了一次鲁智深,但是结果高衙内依然想要置他于死地。其实林冲先抛弃张氏、后又出卖鲁智深,表面上看起来是他算计到位,但实际上却一次次的适得其反。因此,这儿的“算得准”三个字,倒更像是反语,只是为了说明林冲的“算不准”!其后的“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确实淋漓尽致的出了林冲的“熬”之功夫,或者说是忍之功夫。在刚开始面对高衙内的欺辱、面对陆谦等人的从中作梗时,林冲为了前途忍了。哪怕是当押解他的衙役对他百般欺凌时,他依然是隐忍。再后来在陆谦等的算计下,他所负责的草料场被一把大火付之一炬,到此已经是再无挽回的余地。反正都是死,所以此时的林冲才真正的选择了爆发,风雪山神庙中大发神威,连杀陆谦等几人。这就是“做得彻”。事后,走投无路的他才选择了上梁山。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提取。从第②段“单看他从享有最美满的家庭生活沦落到永作鳏夫寡人”中可以得出林冲“苦”在“林冲本有最美满的家庭生活沦落到永作鳏夫寡人”;从第④段“林冲刺配,则是实危真险,一波接一波”中可以得出林冲“苦”在“发配路上危险重重,受尽折磨”;从第⑥段“从此再没有来者遭拒之例”“就比别人多了遭拒一难关”“要违背良心,企图斩杀陌生人杨志”中可以得出林冲“苦”在“别人上山不遭拒,而他上山时要有投名状,违心险杀杨志”;从第⑧段“宋江不仅不惩罚这个大恶人,反而纳头便拜,亲解绳索,口呼死罪,乞高俅代其安排招安!”中可以得出林冲“苦”在“面对仇人高俅,不仅不能斩杀,而且还得奉为座上宾”。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在《水浒传》中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第一段写“太尉道:‘你来节堂有何事务?现今手里拿着利刃,如何不是来杀下官’”,之后林冲被刺配沧州道,所以罪名便是“腰悬利刃,误入节堂”。在第八回中写林冲在去沧州的路上,押解他的董超、薛霸二人得了高俅的好处,在六月炎暑正热时,对林冲棍棒相加,之后,在客店投宿时,薛霸烧了一锅百沸滚汤,给林冲洗脚,烫的林冲脚面红肿。随后,四更便起床赶路,给林冲穿用麻编的草鞋,致使林冲脚上泡被草鞋打破,赶路至野猪林时,缚住林冲打算杀了他。在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林冲幸得鲁智深相救,一路护送到达柴进府上。从表格情节概括第一句“宋江因杀阎婆惜案发发配江州”可知宋江发配江州的罪名是“怒杀阎婆惜”,此情节在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介绍武松发配恩州之路的故事情节是在第三十回“施恩三人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武松因被陷害盗窃,被发配恩州,押解的人收了蒋门神和张团练的好处,要害武松性命,被其察觉,然后发生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事件。从获罪发配分析水浒英雄上梁山的原因:罪名不实,却被发配,发配路上,仇人略花些钱财,用些关系便能让押解的差官要了他们的命,这足可以看出北宋官场的黑暗现实,收受贿赂,拿人命当儿戏。正是这种官场的黑暗、腐朽,才把有志之士逼上梁山。 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答认可或不认可,只要言之有理皆可。“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从字面意思理解可以认得清现实,忍得住苦难,做事情彻底,会使人害怕。在《水浒传》中集中叙述林冲是在第八至十二回,故可从“刺配沧州道”“野猪林遇鲁智深”“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等这些关键情节分析金圣叹对林冲的评价是否中肯。 示例:不认可。金圣叹说林冲“算得到,做得彻”,林冲算得到什么了呢?又把什么事做得彻了呢?没有。无论是之前娘子被调戏,还是在草料场,林冲都没有做彻底。林冲只是算出来自己是被高俅陷害,虽然杀了陆谦、富安和差拨,但这些人只是杀人工具,真正的凶手是高俅。林冲至死也没能为自己报仇,因为高俅还活着呢,显然林冲没有“算得到,做得彻”。至于金圣叹说林冲“太狠,使人害怕”,其实更不太对。他一步步被逼到死路,若不是自己运气好,躲在了山神庙里,他就被草料场的大火烧死了。这种情况下,林冲才爆发,杀了陆谦等人,有何可怕呢? 所以,我并不认可金圣叹对林冲的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苍南县藻溪镇的一副对联,最适合放置的场所是(     )

上联:真风流乎且看我拜将封侯原是镜花水月

下联:岂儿戏也须知他演今绎古总关世道人心

A.关公庙 B.戏台 C.茶楼 D.客栈

 

查看答案

完成默写。

古代文人常将风景当作抒发情感的载体,寄托自己的情怀。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①__________。”思念亲人,设想故乡的月亮更明亮,徒增悲伤。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②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极力营造萧条苍凉氛围,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在《行香子》中词人徜徉在田园中,“有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菜花黄。”见百花争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经历人生波折的文人常在诗文中喷薄出郁积之情,仍怀积极乐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古仁人之心表达“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的旷达胸怀。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⑦___________。”表达诗人满怀的宏大志向;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下“欲为圣明除弊事,⑧____________。”虽遭贬谪却仍保持刚正不阿的英雄之志;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托明月表达美好的祝愿,“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我们也不必回报吝(______

何必要细细的盘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如果能够大方

何必显得猥琐

如果能够(xiāo)洒______

何必选择寂(______

获得是一种满足

)予是一种快乐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鲁迅先生收藏了藤野先生订正过的讲义,因为这些讲义中留存了许多记忆。在你的学习经历中也有许多记事本、作业本、改错本、课堂笔记本……那些大大小小的本子上,记录着你的生活,寄托着你的情感,见证着你的成长,承载着你的梦想……

请你将“那     本上,满是回忆”补充完整,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不能使用试卷中的素材:(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代: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注释)①凉州: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渡府设与此地。②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照亮整个凉州城。

B.“七里十万家”勾画出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而下一句则写出居民中的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都会弹奏琵琶。

C.诗的前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体现出凉州城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

D.诗的后六句,正面展开对宴会的描写,写出了岑参和他朋友在宴会上举杯畅饮,为之醉倒。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六句,句句押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的、咏唱的情调。

B.诗歌“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看出诗人与故人情谊深厚。

C.这首诗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

D.这首诗不仅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还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