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火灾猛于虎”,因此人们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火灾猛于虎”,因此人们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B.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学生应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D.书信承载着信息,但又绝不止于信息,还蕴藏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

 

D 【解析】 A.成分残缺,在“自救互救”后边加上“的方法”。 B.句式杂糅。后一句删除“对于”。 C.一面与两面的矛盾。去掉“看能否”。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不必自惭形秽,那些人也没真正高明到哪里去。

B.文学作品最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C.他这次在校运动会上的表现特别突出,为我们班立下了丰功伟绩

D.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妈妈的思念与日俱增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ráo)  (chí)  (gè) (jiān)

B.(jiǎn) (xī) 广(mào) (qì)

C.(ní) (yòu) 阔绰(chuò) (mì)

D.(luè) (lang) (chī) (lǔ)

 

查看答案

作文。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班里准备在阅读节组织一场辩论会,主题是“今天我们该如何阅读”。同学们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认为“纸质图书阅读更好”,另一种认为“数字化阅读更好”。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见解。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节选自《世说新语》)

(丙)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有改动)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湖中焉得有此人/万象    B. 明公以孝治天下/来日

C. 君不能共忧之,何/太守    D. 籍由是不世事/世无争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裴 楷 往 吊 之 籍 散 发 箕 踞 醉 而 直 视 楷 吊 唁 毕 便 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4.《世说新语》一共有三十六门,根据你对乙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乙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哪一门?(    )

A. 文学    B. 雅量    C. 自新    D. 任诞

5.酒能浇愁也能助兴,你认为甲文中的张岱“强饮三大白”、乙文中阮籍“饮酒二斗”和丙文中“醉六十日”时的心境是怎样的?从中分别可以看出张岱和阮籍怎样的性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