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以顺为正者
②安居而天下熄
③衡于虑
④而后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往送之门/往之汝家
B.居天下之广居
C.一怒而诸侯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D.人恒过/国恒亡
(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自己的话作答。
(5)(乙)文开头列举的六个示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①中原乱: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②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官僚贵族的帽饰。③倩:请人代自己做。
(1)上阕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文默写。
(1)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
(3)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
(5)采菊东篱下,_____。
(6)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_____,_____”两句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相似。
(7)《雁门太守行》写战士们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的诗句是_____,_____。
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_____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_____的传世佳作,在他笔下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是个不会迷失的精灵……难怪罗曼罗兰把他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的城镇名称“洛阳”指洛水之南,“华阴”指华山之北。
C. 清明节有禁火寒食、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习俗活动。清明不属于“二十四节气”。
D. “家”字用于对自己称别人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是称别人的父亲;家母、家慈则称别人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