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以顺为

②安居而天下

于虑

④而后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往送门/往汝家

B.天下之广

C.一怒诸侯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人过/国

(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自己的话作答。

(5)(乙)文开头列举的六个示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1)①正理,及基本原则。②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③同“横”梗塞、不顺。④明白。 (2)①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②(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3)D (4)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5)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順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以顺从为原则的。正:正理,及基本原则。②句意为: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③句意为:思虑阻塞。衡:同“横”梗塞、不顺。④句意为:然后才能明白。喻,明白。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淫,迷惑。移,改变。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②重点词语:入,在朝廷内。出,在朝廷外。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敌国,势力相等的敌对国家。外患,外来的忧患。句意为:(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3)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之:代词,指代“女子”;/之:到……去。B.居:居住;/居:居所,住宅。C.而:表示承接,接着,然后;/而:表转折。 D.恒:常常;/恒:常常。故选:D。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翻译过来后来作答。 (5)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在生活中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断磨炼息,让自己变得坚韧来表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意清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①中原乱: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②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官僚贵族的帽饰。③倩:请人代自己做。

(1)上阕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

(3)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

(5)采菊东篱下,_____

(6)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__________”两句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相似。

(7)《雁门太守行》写战士们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的诗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_____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_____的传世佳作,在他笔下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是个不会迷失的精灵……难怪罗曼罗兰把他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的城镇名称“洛阳”指洛水之南,“华阴”指华山之北。

C. 清明节有禁火寒食、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习俗活动。清明不属于“二十四节气”。

D. “家”字用于对自己称别人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是称别人的父亲;家母、家慈则称别人的母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