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

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①中原乱: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②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官僚贵族的帽饰。③倩:请人代自己做。

(1)上阕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借代,代指达官贵人,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渴望收复河山,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描写的景物及作用。解答此题,应在读懂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在上片诗句中筛选所描写的景色。答题时可先叙述诗句内容,再回答所写景色。至于“作用”,则应主要从市局所描绘的画面和所抒发的感情方面入手分析。词的上片描写金陵城楼,寒秋,夕阳,大江等景物。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作者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作者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感情。“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达官显贵。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

(3)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

(5)采菊东篱下,_____

(6)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__________”两句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相似。

(7)《雁门太守行》写战士们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的诗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_____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_____的传世佳作,在他笔下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是个不会迷失的精灵……难怪罗曼罗兰把他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的城镇名称“洛阳”指洛水之南,“华阴”指华山之北。

C. 清明节有禁火寒食、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习俗活动。清明不属于“二十四节气”。

D. “家”字用于对自己称别人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是称别人的父亲;家母、家慈则称别人的母亲。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我们走来,他爽直、纯洁、帅气、大方。

B.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

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 《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