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颜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结构生物学...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颜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结构生物学家、博士生导师。2009 年以来,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9 篇;2016 年,她被《自然》评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之一,拥有中国万至于世界公认的学术地位。

令人不解的是 2017 年,不到 40 岁她却离开了清华,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雪莉·蒂尔曼终身教授而在国内引起强烈关注。

面对质疑,颜宁这样回应:“对于我去普林斯顿任教,很多人有各种议论、猜测,甚至认为我是被挤压走的。其实真的不是。我去普林斯顿确实有点自讨苦吃,我在清华这个我最爱的母校待得太舒服了,害怕自己舒服了,害怕自己的才华不知不觉浪费了,想换一个环境重新挑战自己。”

是啊,逃离舒适拥抱艰难,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选择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挑战自我 挑战自我,是人的一生都要面对的话题。陷入低谷时,需要挑战自我;渴望超越时,需要挑战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充满着艰难险阻,但只要我们做到了,就可以获得人生的回馈! 一个公司高管因为职业问题不幸身患抑郁症。他被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等症状折磨着,痛苦不堪。但他没有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不幸,而是找到了一个自我缓解的方法——马拉松。最初,由于童年时的不良记忆,他对跑步是抵触的。后来,在他人的帮助下,他开始了自我挑战,改变了自己对于马拉松的心态,逐渐接受了它,并刻苦训练起来。到最后,他不仅成为了一个马拉松的狂热爱好者,还因此战胜了抑郁,变得健康,开朗起来。这位高管改变了最初对马拉松的看法,勇于挑战自己,战胜了病魔,从而改变了人生。 挑战自我,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 尼克在一家铁路公司工作,他非常认真负责,跟人相处也很融洽,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悲观,常从负面角度看问题。有一天,尼克正在一个故障的冰柜里修理电路,他的同事们忘了这件事,在下班时顺手将冰柜的门一关,匆匆离开了。尼克在冰柜中拼命地敲打呼喊,打到双手都肿了,喉咙也哑了,外面却没有任何动静。最终,尼克放弃了,绝望地坐在冰柜里喘息。他心里越想越害怕,“冰柜的温度那么低,如果我出不去,一定会被冻死……”于是,他拿起身上的纸笔,用发抖的手,开始写遗书。第二天,公司的职员来上班打开冰柜,发现尼克倒在里面,已没有生命迹象。但让人不解的是,冰柜的冷冻系统并没有启动,柜中的温度一直是16℃,冰柜中的氧气也十分充足,但尼克竟然会被“冻死”!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外界因素,而是他自己“心中的冰点”。陷入困境时他无法挑战自己,无法挑战自己心中的恐惧,于是他被自己活活吓死了! 挑战自我,需要改头换面的决心和勇气。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一生中难免出现“生命之坎”,但要想挑战自我,甚至超越“生命之坎”,就必须不断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改变心态,乐观面对,坚毅拼搏。著名作家雨果也说过: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地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 挑战自我,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我们要付出行动,机智地应对所有难题,勇敢地面对所有坎坷,坚毅地忍耐所有困苦。让我们勇于挑战自我,像一只展翅的雏鹰,一飞冲天吧! 【解析】 写好材料作文应注重审题立意。主题是文章的主旨,也是文章的灵魂。颜宁害怕自己的才智因为太舒适太安逸而浪费,换个环境挑战自己,我们很容易从中提取到“逃离舒适”“挑战自我”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想要取得更高成就,突破自我,就要不畏艰难,勇于挑战。还可以从反面论述:沉迷于安逸舒适的环境会浪费才智,挥霍青春,乃至陷入迷茫。所以要确立清晰的目标,有深刻的自我认识,坚持自我,不被环境所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2)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剪不断,理还乱,_____。(李煜《相见欢》)

(4)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5)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穷与达

古往今来,中国知识分子最高理想或曰人生价值是什么?用一句令人肃然的名言概括大约不会有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个人修养和社会理想全在其中。

中国的书生真够绝了,这是一群最擅长辞藻的人:明明是无米下锅般的穷困潦倒,却自嘘是斋腹朝圣似的独善其身,好像受穷是自己的道德选择,好像受穷是修身养性的充要条件,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囊茧夜读,凿壁偷光,所有这些饿体苦心的明志表演不过是为了跨越那一道道高傲的科举门槛,不过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穷而后工,工而后达——像诸葛瑾那般整天价掐着手指祈盼着三顾茅庐的皇恩浩大。达了,就可以打点名利的行装,欣欣然去兼济天下。如何兼济天下?说白了,无非是踏破铁鞋求爹告奶拜个官儿做做,一旦做了官,以前遭受的穷困也就有了加倍的报偿:什么颜如玉,什么黄金屋,什么峨冠博带,什么衣锦还乡,荣宗耀祖,福子荫孙,风光盖天下。

究其实,“穷”与“达”并无必然关联,凭谁说修身齐家之人就可治国平天下?因此我以为这话应倒过来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不是简单的顺序颠倒,而有其内在的因果逻辑。就让我们先从这个“达”入手。达,发达,闻达,显达,是终极,是目的,也是唯一的功利。达了,就可济世安邦甚或黄袍加身,像书生宋江似的拉一班落难兄弟占山为王,聚义堂里排排坐分果果;如若做不了皇帝,就只有落草为寇一途,还不如放下野心招安了事,从此安安分分做一个皇帝的好臣子、好奴才,朝九晚五,推眉折腰,谀上欺下,明镜高悬。注意这个“兼”字,是兼顾,也就是说,我锦衣玉食了,不妨施些残羹于天下穷者,这也叫悬壶济世?而如果连皇帝的奴才也做不稳了,那就活该受穷,这个就该返身回到晦涩的内心:找一处竹喧莲动的风水在所,把自己隐居起来,下棋品茗,饮酒唱歌,攀花吟诗或邂逅园翁溪友,这就叫独善其身。独善者,也即慎独之意,我闭宫自修呢,哪管你滚滚红尘朝崩纲圯死人倒屋洪水滔天。

这就是中国如识分子的现实困境:看起来,由穷而达或穷而后达是一条以天下为已任的必由之路, 但在“穷”与“达”之间,他们既没能独善其身,也未能兼济天下,而是舍义取利,舍身赴虎,纷纷做乞伶状,成了统治者的饲料和帮凶。

“穷”与“达”被视为一种人生策略,而被古今知识分子玩弄于一个虚叔的道德空间。他们出世无门,“独善其身”永远是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话,因而盼着入世,盼着“达”而混迹于庙堂,以此体现自己全部的人生价值。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是真正的知识混子。穷也好,达也罢,不过是一件混世的外衣,骨子里并无信仰,也无尊严,有的只是机巧、权谋和变色龙式的保身之道。

“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肉食继蹱于华屋,疏饭袭迹于耨耕。”这就是俗世意义上“穷”与“达” 的典型表征:方穷而贱而辱,达而贵而荣。由此可见,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不过是食有肉、居有屋而已。这是人性,是人心向上的动因,也是儒款理论秘而不宣的人伦基础,但,这与善身和兼济有什么关系吗?而像杜甫那样鄙视朱门狗肉并呼吁广厦以庇天下的知识分子有如凤毛麟角。

1.对“中国的书生真够绝了”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因为这是一群最擅长辞藻的人。

B. 因为他们宣扬受穷是自己的道德选择,受穷是修身养性的充要条件。

C. 因为所谓独善其身的表演不过是为了跨越那一道道高傲的科举门槛。

D. 因为所谓的兼济天下无非是拜个官儿做做,让以前遭受的穷困可以加倍的报偿。

2.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实质的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 “穷”与“达”并无必然关联,修身治家之人未必就能齐国平天下。

B. “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自己锦衣玉食了,不妨施些残羹于天下穷者。

C. “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连皇帝的奴才也做不稳了,就活该受穷闭宫自修。

D. “达”的目的是做皇帝、做臣子、做奴才;“穷”是理想受挫后的自暴自弃。

3.对“‘穷’与‘达’被视为一种人生策略,而被古今知识分子玩弄于一个虚拟的道德空间”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因为知识分子把由穷而达或穷而后达当作是一条以天下为己任的必由之路。

B. “独善其身”是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话,目的还是盼着入世、盼着“达”而混迹于庙堂。

C. “穷”和“达”不过是一件混世的外衣,是机巧、权谋和变色龙式的保身之道。

D. 中国书生的最高理想不过是食有肉、居有屋而已,这与善身和兼济没有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课文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桃花源记》通过虚构一个和平安宁、生活富足、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来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B. 《岳阳楼记》重在写景,作者以高超的笔法勾勒出洞庭湖气吞山河烟波浩渺的雄奇景象,读来引人入胜仿佛身临其境。

C. 《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都体现了封建知识分子心系人民、心怀天下的政治胸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助生动形象的边疆奇丽的雪景,表现戍边将士及诗人蔑视困难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查看答案

对下列加粗虚词用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             之:代词,指新看到的景象。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连词,表目的。

C.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介词,在。

D. 然则何时而乐耶         而:连词,表顺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B.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景:阳光

C. 将军角弓不得控             控:控制

D.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国:国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