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图这个字是金文中的“假”字,由“石崖”字和上下两个“手”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

下图这个字是金文中的“假”字,由“石崖”字和上下两个“手”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假”字的造字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字的三个部分组成一起,表示崖下的手拉着崖上的手,即崖下的人借助崖上的人的力量,攀上石崖。所以,“假”字的造字本义是,借助他人之力达到目的。 【解析】 考查对汉字的解读分析。“叚”是“假”的本字。叚,金文为石崖+“手”(石崖上的手)+“又”(石崖下的手),表示崖下的手拉住崖上的手,即崖下的人借助崖上的人的力量,攀上石崖。另说字形像在山崖下两只手(代表两个人)以物相付的情景。本义为“借”。“叚”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假”,强调借助他人之力。造字本义:借助他人之力达到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下白                  而或长烟

B. 满目萧                  则北通巫峡

C. 太守谁                  太守自

D. 佳木而繁阴              望之蔚然而深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山舞银蛇,____________ ,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3)_____________,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4)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目的是或以古比今,或以古证今,或借古抒怀。《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李白渴望回到君王身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此典故表达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借用典故含蓄抒发思乡之情。

 

查看答案

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读书这件事,并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慢火。每天心无旁_____地阅读一点,汲(A.jí  B.xī )取其中的养分,如此日积月累,不断积淀,必然收效。倘若急于求成,过于执拗,昼夜坐于书桌前,终日恍惚,言辞鲁dùn_____,许是翻再多的书,也是wǎng_____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作品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4)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垃圾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肢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2.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   悚然一惊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