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公元4世纪,一代名将陶侃驻防荆州时和锯木屑发生了一段交集。荆州为长江中游经济、文化、军事、交通重镇,造船业发达。陶侃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大家不解其意。正月初一,雪后初晴,众人集会。打扫过后,厅堂前台阶依旧泥泞,年老体弱者行动不便。陶侃叫人用锯木屑铺在路面,人来人往。
②新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陶侃闲时置办平日大家看不上眼的锯木屑,急时将其恰到好处派上用场,造福于民,在众人面前上了一堂生动的惜物课。这则故事当时就很有影响,在记载魏晋风流的《世说新语》中也留下一席之地,其第一句就赞曰:“陶公性检厉。”锯木屑这样的细微之物,到了陶侃那里,化琐屑为神奇。可见,世间万物,各得其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③陶侃惜物,春风化雨之外,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用今天的话讲,他也运用了规章制度等硬约束。荆州所在的江汉平原为著名的稻作农业区。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从稻田摘取一把未熟的稻穗,拿在手中戏耍。陶侃大怒,惩戒了这位不知稼穑艰难的民众。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水换。陶侃防微杜渐,此举给当地民众带来极大的警示。
④白居易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天地孕育万物有一定的时空限制,土地的生产力不可能无穷无尽。与之相对,人的欲望有可能没有止境。从古迄今,资源的有限和欲望的无限始终是人类社会一组结构性矛盾。地球可以满足人的所有需要,但无法满足人的全部欲望。暴殄天物,竭泽而渔,到最后必然是资源匮乏。
⑤细水长流年年有,大手大脚难长久。我们的先民非常注重惜物。天生万物,抚育万民,这是大自然对人的恩赐。人和自然息息相通,只有敬天惜物,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才能长久健康地在世间繁衍生息。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各种生产生活资料,要以感恩的心情,小心翼翼加以使用。从物品制作到消费终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对于物的粗制滥造和草率消费,时时处处体现对物的珍视与爱护——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材料降低环境负荷;或珍惜物的使用,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使其成为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或灵活机动拓展物的用途功能,一物多用;或精益求精,善用各种资源,为经济生活留下更多的回旋余地。
⑦今天,伴随生产力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但并不意味我们可以铺张浪费。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的国家而言,“惜物”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爱护环境,也可俭以养德,完善个人修养,有益于社会良性发展。合理消费,物尽其用,由此推而广之,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更加融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惜物,惜的是物,也是对自然、社会的一份感恩与尊重。唯有如此,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
(选自2017年6月7日《光明日报》)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2.结合第②③段文字,说说第③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陶侃惜物,春风化雨之外,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3.请为第⑤段划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简述④—⑦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田单①)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②所得齐卒,置之前行,即墨③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见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言:“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冢墓,烧死人。齐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④、锸⑤,与士卒分功⑥;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⑦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干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牛千馀,为绛缯衣⑧,画以五采龙文⑨,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其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大惊,视牛皆龙文,所触尽死伤。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
(注释)①田单:齐国人,坚守即墨,击破燕军,收复七十余城。②劓:割去鼻子。③即墨:地名,在齐国。④版:筑土墙用的夹板。⑤锸:铁锹掘土的工具。⑥分功:分担工作。⑦飨:用酒食款待。⑧绛缯衣:大红色的绸衣。⑨五采龙文:五彩的天龙花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燕人闻之,如其言(__________)
②乃身操版、锸(__________)
③遣使约降于燕(___________)
④而城中鼓噪从之(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愿无掳掠吾族家!
②燕军大骇,败走。
3.为了击败燕军,田单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策略。简要概括有哪些方面。
4.选文主要表现了田单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①。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②,京华父老望和銮③。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①江干:江边。②庙社:宗庙和社稷,指国家。③和銮:代指君主御驾出征。
1.从诗中看,诗人此时的处境如何?
2.“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什么愿望?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或说服人们接受某种观点。商业广告的设计创作,,一般要经过市扬调查,摸准广告商品的市场位置和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确定广告的主题、创意构思,巧妙地传递商品信息,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行为。
(材料二)企业在安排广告内容时应注意传播的信息必须真实可信,不可有夸大不实之词,更不能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广告内容应简明易懂、易于记忆,广告形式应生动有趣、富有新意。
(材料三)19世纪30年代,上海的许多报纸上屡屡出现一幅广告画,画上一位老人脚踩牙刷柄,手持老虎钳,用力拨牙刷毛。上面的广告语是:“梁心记牙刷,一毛不拔。”广告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兴趣,这家牙刷厂因此名声大振。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好的商业广告应该具备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的广告宣传主题是什么?结合材料说说这则广告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一直以来,内城河承担着城市防洪和雨水调蓄。②其水质的好坏不仅关乎着城市环境的优质,更与市民的幸福指数紧密相连。③三项年度控源截污重点工程自开工后推进有力,截止本月底,省丹中内管网敷设已经完成。④预计今年年底能完成水质提升整治工程任务,修复之后,河水能见度将达到0.5米至1米,在美化城市水环境的同时,改善河道水质,达到让城市更加宜居的目的。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____。
(2)第②处不合逻辑,应把________前加上____________。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岛上下了一整天的雨,鲁滨逊受了风寒,而且发烧,得了严重的疟疾,病得很厉害,他向上帝祈祷,不断反省自我,后来从箱子里找到了药品,持续服药终于治好了自己的病。
B.唐僧师徒四人同心协力,赶奔西天。在天竺国,唐僧被月宫玉兔变化的假公主看中,欲招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会合观音菩萨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雷音寺的真公主。
C.即使双目失明、双腿瘫痪,保尔也从不曾失去生活信心,他决定以写作去实现人生价值,把写好的小说寄给朱赫来征求意见,小说最终获得成功。
D.桑乔十分鄙视自己的历史,他从内心里厌恶打猎,但是桑桑病重时,桑乔带桑桑好好地打了一回猎。在桑桑病重时,桑桑带柳柳去看城,虽然桑桑极度虚弱,但桑桑还是坚持将柳柳背到了城墙上。
(2)阅读《水浒传》选段,在横线上写出人物姓名。
两个跪在厅前,这个告道:“相公可怜见,他打了小人。”那个告:“他骂了小人,我才打他。”A道:“那个是吃打的?”原告道:“小人是吃打的。”又问道:“那个是打了他的?”被告道:“他先骂了,小人是打他来。”A道:“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A起身,把绿袍抓扎起,槐简揣在腰里,直看着枷了那个原告人,号令在县门前,方才大踏步去了,也不脱那衣靴。县门前看的百姓,那里忍得住笑。
选段中的A是__________。
(3)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那老母用手朝西指道:“那里去,有五六里远近,那国王前生那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无端造罪。二年前许下一个罗天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杀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无名和尚,只要等四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好做圆满哩。你们去,若到城中,都是送命王菩萨!”
①本回唐僧师徒途经的国家是________。
②孙悟空用了什么法子让国王从此不敢再杀戮和尚?请简述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