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是的,先生。”“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是的,先生。”“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候。”“是的,先生。”“真的吗,简?”“完全当真,先生。”

①文中的“先生”是谁?②“先生”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

 

①罗切斯特。②原因:罗切斯特的疯妻子伯莎放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为救人最后离开,却被一根掉下的大梁砸坏了一只眼和一只手,另一只眼也跟着发炎瞎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简·爱》,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1)文中的“先生”是罗切斯特。罗切斯特是小说《简·爱》的男主人公,为桑菲尔德庄园主,拥有财富和强健的体魄。年轻时他受骗娶了疯女人伯莎·梅森。后来认识了家庭女教师简·爱,爱上了她,并向她求婚,但已婚的事实被揭发。(2)“先生”变成残疾人的原因:疯子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罗切斯特是一个被家庭教条束缚而导致的悲剧角色,不过他以自己的行动打破了教条,并且和简爱一起赢得了幸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感情激动时期,不仅会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对方:自己也会无意识的只表现好的一方面,把优点隐藏起来。——《傅雷家书》_____

(2)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家书》______

(3)年幼的简•爱有一次因为和表姐打架被舅妈关入红房子。——《简爱》____

 

查看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要求“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材料二)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习总书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特别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材料三)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转化与发展的关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和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B. 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学习掌握其思想精华。

C. 我们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D. 对于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可以直接为我们所用。

2.结合(材料一),谈谈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当今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北大荒的雪

肖复兴

①在北大荒,我喂过一年多的猪。猪号在我们二队最西头,再外面就是一片荒原,空旷得犹如到了天之外。猪号算我一共四个人:本地老乡老黄,山东汉子小尹,班长老王。班长叫王习凯,待我很好。在他眼里,我还是个孩子。

②我到猪号报到是冬天,我和小尹住在烀猪食大屋旁的一间小屋里。每天收工,老王和老黄回家前,都要嘱咐我们,别贪睡,警醒点儿,要是半夜下雪,别忘了起来看看猪栏有没有被风雪吹开了。猪号的冬天,这是最让人头疼也最让人警惕的大事。

③这样的大事,在那一年的冬天,让我赶上了。一天夜里,呼啸而至的暴风雪,像莽撞的醉汉一样,使劲儿扑打着我们小屋的窗户。我睡得死,小尹把我推醒,跑到猪号一看,最让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猪栏都被吹开,一群猪八戒正在疯狂地往荒原上拥。暗夜的天空纷纷扬扬的雪片子越来越大。跑到荒原上的猪,我根本看不清,小尹在猪号干了好几年,有经验,我就紧跟着他往前跑。

④这时候,老王和老黄也从各自的家里赶了过来,跟着我们一起追猪。在北大荒六年,我是第一次在半夜里跑到荒原上,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雪。可能是因为在夜色的衬托下,风雪显得比白天更为可怕,更为疯狂。

⑤不过,老王和老黄一来,我和小尹就有了主心骨,暴风雪也不那么可怕了。就是这样一定心,一走神,我一脚踩空,掉进了雪窝子里。立刻,鼻孔里,嘴巴里,脖领里,全是冰冷的雪花。眼前一片漆黑,脑子里一片空白。

⑥我已经不知道,最后我是怎么被老王他们从雪窝子救上来的了。我也不知道最后他们是怎么把那群猪八戒赶回猪栏。那时我已经冻成了雪疙瘩。等我睁开眼睛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老王家中的炕上了,还盖着他家唯一的一床棉被。老王的老婆抱着一盆雪花,正在用雪给我从头到脚地揉搓。睁开眼睛,我看见的是老王的老婆那一双明澈的眼睛,正笑着看着我。想想,那时候,她也就是四十岁上下的样子。

⑦每逢想起暴风雪后的老王一家,想起老王家的那铺热炕,那床棉被,我都会忍不住涌出感慨:知青,如今早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需要有心人善良地去抚摸,才能够感受到它的温度,但是,谁还有当年老王和他老婆这样的耐心与诚意呢?

⑧前几年,我重返北大荒。我特意找到老王的家。老王刚刚和一群知青到队部大会议室去了,家里只剩下老王的老婆一个人。她走近我的身边,用眼睛凑近我,仔细瞅了瞅,认出了我,一把拉住我的手,连声对我说:“我的心脏不好,眼睛也不好,一只眼晴是假的了,我不敢和老王去队部看你们。

⑨握住她那瘦骨嶙峋的手,我说不出一句话,我看见她昏花而浑浊的眼睛里含着泪花。在那一瞬间,我想起了那年暴风雪夜里她用雪为我擦身时望着我的眼光。那时,她的眼睛,明如秋水,是那样的清澈!

⑩走出老王的家,老王的老婆一再坚持要送我。

⑾刚刚送出院子,她忽然一屁股就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佝偻的胸脯起伏得很厉害。毕竟七十多岁了,那天,阳光格外地强,热浪涨涌。我赶紧扶她起来,想送她回家,她摇摇头说:“不碍事的,老毛病了,一会儿就好。让我送送你,送你到路上,我看不清,能感觉着你走远。”

⑿她就这样一直把我送到队里的土路上,走了老远,我回头看见她站着站着,一屁股又坐在土路上,向我使劲地挥着手,又摆着手。

⒀那一刻,我不敢再回头。

⒁没有雪的冬天,只是冬天的赝品。没有雪的北大荒,还能叫作北大荒吗?

⒂不知为什么,也不知别人怎么想,想起北大荒的雪,总会让我感受到北大荒最寒冷最凛冽、却也是最温暖的那一部分,总会让我感受到北大荒最柔软最脆弱、却也是最富有韧性的那一部分。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5日,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中对北大荒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我们喂猪环境的恶劣以及后面追猪的艰难。

B. 文中多次写到“老王”和我在“老王”家的一系列经历和感受,因此,文章是以“老王”为线索的。

C. 老王和他老婆都是勤劳朴实、善良热情、真诚无私、乐于助人的普通北大荒劳动者。

D. 文章第⑤段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本文回忆了让“我”刻骨铭心的、发生在北大荒的往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空格。

老王和老黄嘱咐“我们”警醒点儿,若半夜下雪,要起来看猪栏→____________→“我被救助,老王老婆给我搓雪→“我”重返北大荒,到老王家→________________→“我”回头看见她向“我”使劲地挥着手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一天夜里,呼啸而至的暴风雪,像莽撞的醉汉一样,使劲儿扑打着我们小屋的窗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在北大荒六年,我是第一次在半夜里跑到荒原上,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雪。”(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以“北大荒的雪”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第二段主要是___________描写,第三段主要是___________描写。

2.第二段写景充满诗情画意。从触觉来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从嗅觉来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本段写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第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字。

4.结合上下文,第三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这种感受与“社戏”的关系如何?试说明。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①陶冶:愉快高兴的样子。②枲(xǐ):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果实,称“臬麻”。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渔人甚______

(2)欣然______

(3)麻枲之______

(4)所享者薪米鱼肉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B.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C.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D.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百姓们的安居乐业。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山之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的相同点是_______答出三点即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