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内容。
(1)式微,式微,__________?微君之躬,__________?
(2)___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小米饭养活我长大。____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4)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当网络、优秀、电视、电影充斥你的课外生活时,不要忘记文学这片精神的家园。
为了进一步推动同学们品读名著的热情,我们班成立了“文学部落”名著品读小组。该小组近期开展了名著《西游记》的品读活动,请结合本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以下不属于《西游记》故事情节的一项是( )
A.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B. 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
C. 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D. 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2.“文学部落”名著品读小组同学打算办一期“走进《西游记》”的黑板报,请你为黑板报设计一个栏目。
示例:漫话孙悟空
栏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教授是某大学中文系研究《西游记》的专家,学校拟邀请李教授来校进行“《西游记》主要艺术形象分析”的讲座。时间安排在本周五下午15:00.点,地点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作为校“文学部落”名著品读小组的组长,你讲当面向李教授发出邀请,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写出你的邀请词。(字数不多超过120字)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忆母亲
肖复兴
(一)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
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
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二)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三)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
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
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的那流血的心。
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景,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
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总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
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1.文章(一)、(二)、(三)部分分别表现了母亲的什么不同美德,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2.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说说“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唠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结合第三部分划波浪线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母亲哭泣的原因。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②之畏昭奚恤③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善,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释)①荆宣王:楚宜王。②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的一些小诸侯国。③昭奚恤;战国时楚国的大将。④江乙;楚国大臣2.属;交付。③兵甲:铠甲和兵器,代指部队。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群臣莫对 对:回答
B. 虎求百兽而食之 求:寻找
C.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方:刚刚
D.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走:跑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B.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C.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D.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宣王问“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是因为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 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是畏惧您,而不是畏惧昭奚恤”。
D. “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此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按要求写作文。
成长路上,我们有太多的梦想,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走向诗意的远方……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表达你的渴望吧!
请以“我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确保题目的通顺完;
(2)写一篇记叙文;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3)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陆游《十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