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②之畏昭奚恤③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善,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释)①荆宣王:楚宜王。②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的一些小诸侯国。③昭奚恤;战国时楚国的大将。④江乙;楚国大臣2.属;交付。③兵甲:铠甲和兵器,代指部队。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群臣莫对 对:回答
B. 虎求百兽而食之 求:寻找
C.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方:刚刚
D.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走:跑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B.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C.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D.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宣王问“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是因为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 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是畏惧您,而不是畏惧昭奚恤”。
D. “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此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按要求写作文。
成长路上,我们有太多的梦想,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走向诗意的远方……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表达你的渴望吧!
请以“我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确保题目的通顺完;
(2)写一篇记叙文;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3)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陆游《十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奇的蜂鸟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有的只有黄蜂那么大,从头到尾还不到2.厘米,最大的也不过4.5厘米。更有意思的是,它们飞起来像蜜蜂一样,会发出嗡嗡的响声,也喜欢吸食花蜜,所以给它起“蜂鸟”的名字是再合适不过了。
蜂鸟的飞行本领非常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蜂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行的鸟,而且可以在空中悬停,所以有“鸟中直升机”的美誉。
蜂鸟的嘴是一根细针,舌头是一根纤细的线,眼睛像两个闪光的黑点,翅膀上的羽毛非常轻薄,好像是透明的,双足又短又小,不易被人察觉。它用细长的舌头探进花朵们的怀中,吮吸着它们的花蜜,这时,你会发现在它身体两侧闪动着白色云烟状的光环,并发出特殊的嗡嗡声,真有趣!原来,这是蜂鸟不停地拍着它的双翅而产生的光环和声响。蜂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当它在花卉之间飞舞时,像是跳动着的一只小彩球,好看极了!
在所有动物当中,蜂鸟的体态最妍美,色彩最艳丽。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也无法同这大自然的瑰宝媲美:轻盈、迅疾、敏捷、优雅、华丽——这小小的宠儿应有尽有。它就像一个娇蛮的小公主,身上闪烁着宝石般的光芒。它在花朵之间穿梭,以花蜜为食。它从来不会让地上的尘土玷污它的衣裳,而是终日在空中高傲地飞翔。
别看蜂鸟小,可是胆子却很大呢,敢于四两拨千斤。它有时会狂怒地追逐比它大二十倍的鸟,附在它们身上,反复啄它们,并让它们载着自己翱翔,一直到平息它微不足道的愤怒。
尽管蜂鸟的大脑最多只有一粒米大,但它们的记忆能力却相当惊人。自然界中的蜂鸟都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它们不但能清楚地记住自己曾采过哪些鲜花的蜜,甚至能判断光顾这些花朵的“大概时间”,进而根据不同植物分泌花蜜的规律来寻找新的食物。这样,当蜂鸟再次出动的时候,就能做到不去“骚扰”那些花蜜已经被自己采空的植物了。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惊人的举动让蜂鸟成为唯一一种能记住“吃东西地点和时间”的野生动物。此前,科学家认为,只有人类才会具有类似的判断能力。
所有鸟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新陈代谢非常快,而这种微小的蜂鸟表现得尤为突出。它的正常体温是43.度,心跳每分钟达615.次。每昼夜消耗的食物重量比它的体重还多一倍。为了获取巨量的食物,它们每天必须采食数百朵花。有时候蜂鸟必须忍受好几个小时的饥饿。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它们能在夜里或不容易获取食物的时候减慢新陈代谢速度,进入一种像冬眠一样的状态,称为“蛰伏”。在“蛰伏”期间,蜂鸟心跳的速率和呼吸的频率都会变慢,以降低对食物的需求。
蜂鸟的体型太小,骨架不易保存成为化石,它的演化史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
1.对于蜂鸟飞行本领高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蜂鸟它们飞起来像蜜蜂一样,会发出嗡嗡的响声。
B. 蜂鸟既可以倒退飞行,也垂直起落。
C. 蜂鸟翅膀振动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
D. 蜂鸟可以在空中悬停。
2.下列对于蜂鸟形体特征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蜂鸟飞行时不停地拍着它的双翅,从而使身体两侧闪动着白色云烟状的光环,并发出特殊的嗡嗡声。
B. 蜂鸟是体态最妍美,色彩最艳丽的动物。它终日在空中飞翔,从来不会让地上的尘土玷污它的衣裳。
C. 蜂鸟个小胆大,它会追逐比它大二十倍的鸟,附在它们身上,反复啄它们,并让它们载着自己翱翔。
D. 蜂鸟的大脑最多只有一粒米大,但它们的记忆能力却相当惊人;并且,蜂鸟具有和人类一样的判断能力。
3.下面对于蜂鸟神奇之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蜂鸟的飞行本领非常高超,有“鸟中直升机”的美誉。
B. 蜂鸟记忆力惊人,能清楚地记住自己曾采过哪些蜜,能判断光顾这些花朵的“大概时间”。
C. 蜂鸟能主动调整新陈代谢的速度,在夜里或不容易获取食物的时候减慢新陈代谢速度。
D. 蜂鸟的体型太小,骨架不易保存成为化石,它的演化史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明淡泊宁静方能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所以“明志”是“淡泊”“宁静”的前提。
C. 《狼》一文,前一部分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结尾议论,点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D. 《穿井得人》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下面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B.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C.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