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②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③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④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⑤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⑥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⑦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节选自黄传惕《故宫博物院》)
1.选文以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运用了描写等表达方式;画线句“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选文第③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内景,所用的说明顺序是哪一种?用了哪些方位词?
3.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4.反复阅读选文,说说太和殿和保和殿的主要用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2.把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3.作者以莲自喻,表明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4.文中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这里的“君子”指的是什么人?2分
5.《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云南省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中指出:“从2013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开始,语文、数学和英语3个学科卷面分值满分均为120分,按实得分的100%记入高中录取总分。”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开展读书活动?
(2)请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30字左右)
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6)雨季来临,镇康县有关部门开展“老树进城”的植树活动。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树”字的连续两句“_________ , 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 —老舍—祥子
B. 《背影》—朱自清—长妈妈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
D. 《芦花荡》—孙犁— 老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