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一只英国皮鞋开始 那天,爸爸跟我说:“我去朋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一只英国皮鞋开始

那天,爸爸跟我说:“我去朋友家参加一个很重要的家庭酒会。”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换上外出时常穿的那双英国皮鞋了。

那只皮鞋有个故事。

有一次爸爸在外面喝多了酒,一夜未归。我和妈妈找到他时,他正躺在大街旁的花坛里睡觉,脚旁只剩下了一只英国皮鞋。看见一只脏兮兮的鞋陪伴着爸爸两只脏兮兮的光脚丫子,我就被那只孤独的鞋感动了。后来,我做了件儿子有义务做的事——在大街上贴了30张寻物启事:如果您在大街上拾到43号右脚皮鞋一只,请打电话6547711,失主会亲自登门感谢,并送上薄礼一份。

爸爸很是不屑,他以为没人会为一点薄礼和一只皮鞋打这个电话。但是两小时后有人打来电话,说他捡到了一只大皮鞋。爸爸一听,惊讶地从沙发上弹了起来。

我觉得应该针对爸爸的心态说两句,我就说:“爸,做事别毛手毛脚的,比如说这次,开始我要贴启事你还反对呢,也不分析一下情况。你想想,谁会要一只皮鞋呢?又不是帽子,鞋子必须是两只才成。”

此后,我和爸爸的关系出现了质的变化。比如现在,我提醒爸爸:“我去跟你做个伴儿,省得你把皮鞋丢了。”爸爸低头瞧了瞧那双英国皮鞋,下了决心:“好吧,但是大人说话时你别乱插嘴。”

准备下楼时,爸爸看着我说:“你换一件背心,找一件没有图案的。”我回到屋里,脱了背心,把它翻过来,穿上,走出门。爸爸欣赏地看着我说:“这件背心多好,清清爽爽的。干嘛非要把那么大的驴头挂到胸前呢?”

一进门,女主人就跟我打招呼:“你就是那个帮爸爸找到英国皮鞋的天才吧?”我说:“阿姨好。”

女主人转脸看着我爸爸说:“这孩子看上去不错,没你形容的那么……糟。”女主人停顿了半天,还是把最后那个字吐了出来。

我听出这话里有文章,问女主人:“阿姨,我爸爸背后说了我很多坏话吧?”

女主人哈哈笑起来:“欢迎你来做客。”她发现了我的衣服,问我:“你故意穿反了?”

我笑笑,脱了衣服,让我可爱的史努比从黑暗中走到灯光下。爸爸顿时把眼睛瞪得像灯泡大。女主人说:“多可爱的小家伙。”

女主人开了一家很大的广告公司,其中一个老外,长着一个大鼻子,他是一家合资企业的外商代表,他正同女主人的广告公司谈一个新型收割机的电视广告。广告的投资很大,吸引了很多的广告人。爸爸也加入到这个竞争队伍里,他把女主人叫到一边,谈得眉飞色舞。女主人的表情很平淡,用一个坚决的摇头结束了谈话。爸爸沮丧地坐在角落的一把椅子上,闷头喝酒。我走过去提醒爸爸:“你少喝点酒吧!”爸爸一挥手:“走开!”

我有点沮丧,就去桌子上找甜饮料。女主人说:“我给你榨一杯橘子汁吧。”女主人用鲜橘子榨汁时,突然问我:“我们想给一种刚刚推向市场的收割机做一个电视广告。你说说看,如果交给你,你怎么做?”

就是在女主人榨橘子汁的三分钟内,我想出了收割机电视广告的创意:

画面上是一大群耗子。一只老耗子面对着一群小耗子说:“我们要搬家了!”小耗子们七嘴八舌地问:“为什么?”老耗子说:“你们没看见吗?这田里新来了一台收割机,那家伙一粒粮食都不会给我们剩下的,我们只能搬家了!”

我看见女主人的两只手停住了,两只眼睛牢牢地盯着我。然后,她把我带到大鼻子跟前,摸着我的头,开始用英语跟他说话,完全忘了我要的橘子汁。我看见大鼻子白色的脸逐渐充血,不停地点头,最后竟忍不住大叫起来。最后,女主人对我说:“孩子,你的广告策划被客户采纳了。”

……

(有删改)

1.文中的“我”最突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为了凸显“我”的这一特点,文章写了“我”做的三件事,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概括。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看见大鼻子白色的脸逐渐充血,不停地点头,最后竟忍不住大叫起来。

3.文章记叙“我”帮爸爸找皮鞋这一故事有什么作用?

4.从文中的“我”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1.形象特点:富有创意(或:聪明机智)(意对即可) 三件事:①贴寻物启事帮爸爸找回皮鞋;②故意将背心穿反以应付爸爸;③三分钟想出的广告创意被客户采纳。(意对即可) 2.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合资企业外商代表(大鼻子)对“我”想出的广告创意的认可(或:赞赏),侧面表现“我”的广告创意之妙(或:侧面表现“我”的聪明机智)。 3.表明“我”是一个富有创意的人,为下文“我”想出的广告创意被客户采纳这一情节作铺垫;同时与题目相照应,激趣、引人入胜。 4.示例:①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有更好的创意。②富有童趣的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意。③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意的基础。④成功往往从一件小事开始。(任写出其中2点即可。如果答“孝顺父母,为父母分忧”“注意与父母的沟通方式,不正面顶撞父母”等,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文章围绕着“我”叙写了三件事:“我”用贴寻物启事的方法帮爸爸找回因喝酒而弄丢了的皮鞋;“我”反穿背心应付爸爸去参加了一个家庭酒会;“我”在酒会上用三分钟想出的广告创意被客户采纳。从这三件事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聪明睿智、思维敏捷、富有创意的人。据此可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语句“我看见大鼻子白色的脸逐渐充血,不停地点头,最后竟忍不住大叫起来”运用的是动作和神态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大鼻子”对“我”的创意的认可和赞赏,侧面表现了“我”聪明睿智、思维敏捷、富有创意的特点。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记叙“我”用贴寻物启事的方法帮爸爸找回了皮鞋这一故事,表现了“我”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这为下文叙写“我”在酒会上只用三分钟就想出的广告创意并得到客户和赞赏和采纳这一事件埋下了伏笔,做了铺垫;同时也与文题相照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启示。可从人要“善于开动脑筋”“要培养创新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等方面来谈。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瞪目如椒:小眼瞪得很圆,像花椒的果实。②果腹:饱腹,满腹。③故:本来。④欻然:忽然。⑤悼息:悲伤叹息。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然遥望不敢________

(2)衔之而________

(3)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4)途中两狼,行甚远________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蛇 入 则 来 蛇 出 则 往 如 是 者 久。

3.翻译下列句子。

(1)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张历友是蒲松龄的诗友,曾为此事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且,捐躯在所轻。”诗中的“黠”和《狼》中“狼亦矣”的“黠”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

“此鼠义且黠”——“黠”的含义:______,情感态度:______

“狼亦黠”——“黠”的含义:______,情感态度: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①霁光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1.“一夕轻雷落万丝”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的特点。

2.“有情芍药含春泪”这句诗写得生动传神,请作赏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

某班同学在“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我的座右铭:         

(2)请介绍一种读书方法并说明使用这种读书方法的理由。

我的读书方法:         

我的理由:         

(3)请向你的朋友推荐《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外),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我推荐的篇目:     

我的理由:         

 

查看答案

默写。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chén(    ),而是冷冷清清,(    )不关心,麻木不rén(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cuì(    )的共产党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