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狼》,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阅读《狼》,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诗句中的“少”字与第④段加点字“少”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填序号)

(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丙)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剩骨  止______

(2)担持刀  弛______

3.对第④段画线句朗读停顿标画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其一犬坐/于前

C. 其一/犬坐于前    D. 其/一犬/坐于前

4.第④段狼“目似暝,意暇甚”时,是怎样想的?屠户又是怎样想的?请分别以狼和屠户的口吻写出两者的心理活动。

5.如果最终是狼吃了屠户,第⑤段结尾的议论应该怎样写?请用现代文表述。

 

1. 【乙】 2. (1)仅,只 (2)解除,卸下 3. C 4. 示例:狼想你看到我杀气全无,以为我打消吃你的念头了,就会放松警惕,你怎么也不会想到,我的同伴正在挖洞准备从后面袭击你。屠夫想那只狼不知上哪儿去了,看来这只狼也累了,我何不趁此大好时机杀死它。(符合语境即可) 5. 示例:狼是凶残狡诈的动物,对它们不敢奋起斗争,而是抱有幻想、妥协退让,只能自取灭亡!悲哀啊!(可选择不同角度作答) 【解析】 1.多音字“少”: 1、名词,读shào①幼年②动植物之幼小者③年轻时期④副职;辅佐。2、动词,读shǎo①短缺,距原来的要求还差②使少,减少;削弱。3、副词,读shǎo①稍稍,稍微②一会儿。【甲】【丙】中读“shǎo”,【乙】中读“shào”。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止:通“只”,翻译为仅,止。弛:解除、卸下。 3.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停顿才是正确的:其一/犬坐于前。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力求简洁凝练。本文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结合“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分析狼的心理。结合“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分析屠户的心理。符合语境即可。 5.本题考查个性化理解。《狼》原文情节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由怯懦到勇敢机智的复杂性格。最后的议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是说,禽兽再狡猾,也比不过人的智慧。如果最终是狼吃了屠户,那么议论需从“狼”的阴险狡诈;屠户心存幻想、不敢斗争方面谈即可。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秋词(其一)》,完成下列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雪。

1.有许多古诗能够印证“逢秋悲寂寥”,比如      。(填写题目或诗句皆可)

2.下面两幅图画,第      幅能够较准确表现画线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刘禹锡被后人称为“诗豪”,请结合这首诗及链接材料,谈谈他获此美称的原因。

(链接材料)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唐顺宗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变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和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当时年仅三十四岁的刘禹锡也受此牵连,被贬到了偏远荒凉的朗州做司马,《秋词》就是他此时的作品。

 

查看答案

下面的诗歌节选自《天上的街市》,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①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②定然是不甚宽广。

③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④定然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1)下列成语与诗歌中加点词“缥缈”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

A.随波逐流    B.一望无际    C.若隐若现    D.参差不齐

(2)下面是三位同学对这首诗歌提出的朗读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甲)画线句的朗读重音可标注为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乙)本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所以要用较快的语速读出热切的期盼。

(丙)本诗既要读出作者的坚定,又要用雄浑、豪迈的语气读出天空的辽阔。

(3)请发挥想象,仿写诗歌第二小节。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                    ,定然是         

(4)诗歌第三小节与课文不一致的一句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

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1)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取材自   ①   (人名)的名作《   ②   》。

(2)作品中缺失的语句是“   ①      ②   ”。

(3)下列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书,一波三折、古色古香    B.行书,流畅自然、洒脱俊逸

C.草书,一气呵成、狂放不羁    D.草书,棱角分明、横平竖直

 

查看答案

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分别选自《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    )橡子都种了下去。

(乙)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

(1)文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加点字拼音恰当的一项是(    )

A.棵  岩脊()    B.棵  岩脊(

C.颗  岩脊()    D.颗  岩脊(

(2)(甲)(乙)两个文段各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进行改正。

(3)(乙)文段中汉字“距”的第九笔是     

 

查看答案

下面的文段选自《纪念白求恩》(有改动),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   (甲)   ,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每一个都佩服,每一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1)结合语境,判断(甲)处所填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咄咄逼人    B.袖手旁边    C.满腔热忱    D.宾至如归

(2)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将文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