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狡黠(xiá) 篡改(cuàn) 脂粉...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xiá)  改(cuàn)  粉(zhī)  护(tǎn

B. 叹(kǎi)   临(bīn)    抖sǒu)   拮

C. dài)  罪(shú)   愤mǎn笑(hōng

D. miè) 烦suǒ)   杀()  覆zhé

 

C 【解析】 C.错误,“愤懑”的“懑”应读“mèn”。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任选一题作文。

⑴题目:那年夏天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画家林风眠曾把艺术家比作蝴蝶。他说:“起初,它是一条蠕动的毛虫。为了能飞起来,它先结一个茧,把自己禁闭在内,化作蛹而彻底变形。最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它得从茧中挣脱出来,才能自由地翱翔于空中。茧子即是艺术家在早期必须刻苦学习的技法和接受的教育。”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

2.请简析“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所表达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群众的利益。 宽简:宽松简易。 便:安逸、安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往来而不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

B. 溪而渔                   执策而

C. 射者中,弈者             予观夫巴陵

D. 人去而禽鸟乐也           似与者相乐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甲文作者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4.结合语段甲乙,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换位思考

①我有一位在医院当院长的朋友,最近去趟银行办事,饱受排队之苦还不算,因银行等候大厅座位不够,干站了近半小时,心情非常压抑。回来后,他马上增加医院的收费窗口,在病人候诊的地方增加座位,大家纷纷为此举点赞叫好。

②我的这位院长朋友之所以会这样做,我认为是换位思考后的结果。他受银行办事的遭遇启发,想到患者就诊排队等候之苦,于是马上改善服务条件, 为广大患者做了一件大实事。看来,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③其实,换位思考是一种美德。大凡经常换位思考、时时处处替人着想的人,都是心胸开阔、与人为善的人,这种人往往人缘很好,德高望重。在一次饭局上,一位老友谈起了他的父亲,谈到二十多年前的旧事。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重点大学,这在当时当地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按风俗要大摆酒席庆祝一番,然而他父亲却不同意摆酒,他母亲及众多亲朋多次相劝,他父亲却坚决不松口。他父亲的理由是,同屋的两位考生这次高考都考得不好,全家人都处在伤痛之中,如再大摆酒席的话,势必会刺激邻家使他们更加不好受。他当时很不理解父亲的决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感受到父亲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德,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何在村里有那么高的威望。

④换位思考也是一种智慧。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经常遇到要说服他人的时候,怎样才能使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呢?这不仅需要艺术,更需要智慧,而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大家颇为熟悉的《触龙说赵太后》便是经典之作。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不得不向齐国求援,而齐国一定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溺爱长安君却执意不肯,并扬言对进谏者格杀勿论。面对国家危急的形势,左师臣触龙冒着生命危险,在与赵太后谈家常事缓和她的情绪后,以派长安君做人质是“让他为国家立功,增加长安君的威望”为理由,终于让赵太后下决心送长安君当人质,从而解救了国家,留下了美谈。触龙之所以能说服赵太后,就是运用换位思考,站在赵太后和长安君的立场上陈利弊,使赵太后明白了“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而换取救兵。触龙的这种智慧,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已,世人均为触龙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大表敬仰。

⑤换位思考更是一味良药。前些年,我托平时关系不错的校长帮我亲戚的小孩调整班级,我这位校长朋友说为不影响教学秩序,开学时他已宣布任何人不准调班,所以他不能帮这个忙。我说这不是你一句话的事吗?他说这事虽小但影响大局。尽管我说尽好话,他就是不松口。当时我对他意见很大,认为关系这么好连这点小忙也不肯帮,于是再也不跟他交往。后来他似乎察觉到了我的不满,于是请我吃饭再次向我解释,并问我假如你在我这个位置你会怎么做?我听后马上转念一想,自己当校长也不可能这么做,这样做一是会失信于民而影响威信,二是开了这个口,往往人家有样学样,最终影响教学秩序。经这么一换位思考,我很快理解了他的苦衷,反而觉得自己太自私了!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仅可以改善和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更主要的是能理解对方的行为,对人就不会苛求,容易产生宽容的心理,从而打开自己心中的死结,使自己释怀。

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妨多作换位思考。这样,你的心胸就会更加开阔,你的人际关系会变得好。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请写出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⑴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⑵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⑶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⑷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呢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⑸“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⑹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⑺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她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再看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⑼我来到她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

⑽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⑾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⑿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⒀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

⒁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⒂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⒃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⒄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⒅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或许是怕打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⒆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⒇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1.小说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它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的眼光来讲述这对母子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3.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