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了,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 “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仿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向:“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计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
他进来了,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讨分数的人”为题,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交代本文描写的主要人
物—男生、男生的父亲、“我”。
B. 文中“我”看到学生因成绩差被打后的惨状,决定让他补考一次,满足他讨分数的愿望,可见“我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
C. 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而“我”能通过学生的作业或行为给予表扬鼓励,是一个善于赏识别人优点的人。
D. 男生因“我”的一句话而学好数学,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可以看出男孩聪明、自尊心强、勇于改变自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_________ (2)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B.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C. 晓之者亦含然大喜。( 《杞人忧天》 )
D. 友人惭,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御狼一惧狼一杀狼。
B.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居户对狼很害怕,并存有饶幸心理。
C. “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D. 文章结尾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4.概括狼的特点,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依照例句仿写。
例句:母亲的慈爱如二月的春风,拂去我心中的忧愁。
老师的教导如 。
朋友的情谊如 。
课内名句默写填空。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4)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见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遭:“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1)根据提示,选择填空。
①“受他降伏”指的是_____。
A.二将军宫门镇鬼 B.小圣施威降大圣 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②“与我助战”说的是在祭赛国,七圣帮助悟空、八戒打死了万圣龙王和_____,并帮助祭赛国王收回了佛宝。
A.黑河妖 B.黄狮精 C.九头虫
(2)根据两段文字,分析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