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壁画 ①我在台大文学院拥有很多幅壁画,有时候,我简直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壁画

①我在台大文学院拥有很多幅壁画,有时候,我简直是个快乐的画廊主人。

②高中时候,有一天,我去看画展,人群中挤来挤去,吱吱喳喳地,看得我头昏脑胀。突然,我看到一幅多美的画面,多和谐的黄昏,它完全吸引了我。我定神一看,唉!原来是扇打开的窗子!我不禁笑出声来,笑自己怎会有如此错觉?兀自站在窗前欣赏这幅奇妙的画,竟忘了是来看画展的。从此我便轻轻走进大自然的画廊里。

③第一次进台大文学院,就像走进中世纪巍峨的宫殿。高大的列柱,有着岁月抚摸的色泽,雕花的壁,总让人联想到神话。沿着石阶而上,踏着清脆的足音,便有古老的浪漫自壁间回响出来。这里,永远有美的传说。

④我仍记得那个午后,我像是偷溜进宫殿的小孩蹑手蹑脚地,怕惊动侍卫,被轰赶出来。我鼓足勇气上楼,心里仍旧忐忑。当看到亮丽的阳光透过长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时,哦!谁说我不是幸运的?瞧窗外翠绿的小草原,微风中不停点头的浓树,用亲切的姿态欢迎我,心里那口憋着的压力,便一下子舒落了。好美的窗子,仿佛轻轻一推,便能推出凉爽的夏季。环视静寂的四周,刚刚那种害怕的感觉已一扫而空,只觉得窗里窗外,夏日的景色让人陶醉。瞬间,对于美的直觉便如泉涌一般活泼起来,于是,我爱上文学院。

⑤上了大二,天天在文学院上课,我常常有新的发掘。二十三教室的壁画,原本不觉得有什么特殊。可是,有一天清晨,我来得太早了,莫名其妙地去开教室后面那扇窗。突然心里全然没有准备就被惊倒:楼下那棵漫夭盘伸的大树,努力地张着粗枝,像要满夭空攫抓什么?甚至有一枝,几乎要伸进窗里来。眼睛眨一下,就觉得它们又伸长许多。一股无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好一幅“力”之特写!粗枝后面,是一方池,满晨雾色把背景涂得很暗;池中间,正开着白睡莲,宁谧、安详、有一种淡淡的柔。池水把树影映成墨黑,只留着莲的雪白和灰白的倒影。而粗枝虬劲地盘突着……不知怎地,我竞想起梵高。

⑥楼下的长廊,有一幅我特别喜爱。那是个落雨的下午,我抱着书匆匆走过,不经意的眼,便把我吸引了。那幅画不大,因为窗子是半开的。远处,带着黑的树荫叶影,像泼墨的画法,三两枝窗前瘦瘦的枝条,不着叶,随意地曲斜,一朵初绽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红。水珠密密地在画布上渲染着,整幅画有着柔柔的意境,像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刚挥洒的幅未干的国看了整个人就像浴过仙泉,觉得超离俗尘了。

⑦无论是楼上的或楼下的画廊,总是一年四季地美。它们总在悄悄间又换了新画,秋之展过后,便是冬的杰作;现在,就等杜鹃花一画好,便可以开春之画展了。

⑧有时候,我真想把壁画指给别人看,然而我仍旧缄默。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如果它们紧闭着,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如果它们已大大地张开,不用我说,便早已醉了。

⑨由于这些壁画,我在课堂上变成一个不很专心的学生,但也由于这些画,我的思路更无止境地扩宽、更加活泼,让我发觉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有时候,我觉得,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

如果,一朵花中有一个世界。

如果,一片叶脉是一个秋天的轨迹。

那么,对我而言,文学院便是一座卢浮宫①。

(注)①卢浮宫: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1.作者说台大文学院里“永远都有美的传说”。通观全文,作者从“壁画”中领略到哪些美?请参照第③句示例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瘦枝雨荷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努力地张着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什么?

4.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只要睁开“心灵的眼”就能发现俯拾不完的美。结合全文,谈谈怎样才能睁开“心灵的眼”?

 

1. 从青草绿树中感受到一种静谧之美; ②从树与白莲中感受到壮美和柔美。 2. 过渡,引出下文关于“壁画”的描写。 3. 运用拟人,“攫抓”一词把“大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大树浸天盘仲的生长之势,表现了大树道劲的力量 4. 是指一个人只有用眼睛去观察凝视、用心灵去联想想象、感受体验才能拥有审美的能力,才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比如作者在文学院呈观察窗外的青草绿树,感受树与白莲的刚柔并济,在平凡和现实中发现了俯拾不完的美。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本题要结合文章第4、5段“我”所看到的景色,仿照示例概括作答。重点的句子是“瞧窗外翠绿的小草原,微风中不停点头的浓树,用亲切的姿态欢迎我,心里那口憋着的压力,便一下子舒落了。好美的窗子,仿佛轻轻一推,便能推出凉爽的夏季。环视静寂的四周,刚刚那种害怕的感觉已一扫而空,只觉得窗里窗外,夏日的景色让人陶醉”和“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努力地张着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什么?甚至有一枝,几乎要伸进窗里来。……一股无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好一幅‘力’之特写!粗枝后面,是一方池,满晨雾色把背景涂得很暗;池中间,正开着白睡莲,宁谧、安详、有一种淡淡的柔”。 2.试题分析:理解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语句“从此我便轻轻走进大自然的画廊里”内容上叙写了“我”对自然的欣赏,结构上,引起下文关于“壁画”的描写。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努力地张着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什么?”运用“张着”“攫抓”两个词语,赋予大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树漫天盘伸的态势,表现了大树的“力”,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赞美之情。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和生活实际来分析作答。可结合文章中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如果它们紧闭着,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如果它们已大大地张开,不用我说,便早已醉了”这一语句的理解作答。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要用心灵去联想、去体味、去体验感悟,就能生活中的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①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隆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②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③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④“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⑤“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⑥“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⑦“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因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⑧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⑨“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⑩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要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物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此后,在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付--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客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1.请结合选段内容,概括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从描写的内容看,第①段画线句属于哪种描写?有何作用?

3.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①3段画线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国内中学生网络交友调查报告》 显示: 在有网友的中学生中, 超过四成的人认为正常的生活已经受到了网友的影响。 还有41%的人直言不讳地说, 所交的网友对他们现学习和生活有负面影响。

(1)以上材料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下面是一段关于交友的话, 请将空缺处内容补写完整, 注意语意连贯。

交友之道的关键是择友。 从古至今, 为人称颂的择友之道是“慢热型” 居多“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 _______ ,先疏后亲。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真朋友, 很可能是遇上了 “见面熟”。 这种 “见面熟” 式的朋友, 当你遇到挫折, 甚深渊时, 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你一把, 当你一帆风顺, 甚至得意忘形时,______ 。要慎重择友。

(3)参照示例,仿写两句话。

示例:良友是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

①良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良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请在刘禹锡的 《秋词》 和陆游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任选一首, 在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 《朝花夕拾》文字简洁舒缓, 充满温情童趣, 又兼有有趣的议论、犀利的批判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 在《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都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

C. 《西游记》 中石猴觅得水帘洞, 众猴讲信义拥戴他为王, 这一情节印证了 “神魔皆有人情, 精魅亦通世故”。

D. 《西游记》中牛魔王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过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 牛魔王被降伏, 做了善财童子。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A. 诗歌描写舟行途中的景色,写出诗人月夜行船的独特体验,抒发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B. 诗歌构思精巧, 连用五个地名巧妙点出行程, 时间与空间的跨度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C. 诗歌用词准确,“入”和“流”从仰视角度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D. 诗歌中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的复杂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