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 |
| ②林冲把陆谦头割下来,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
| ③那和尚听得,收住了手,问那军人是谁?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名唤林冲。”和尚便道:“林教头,何不进来相见?”林冲叫娘子和锦儿先去狱庙里,自己跳入墙里,就在槐树下和和尚相见了,一同坐下。 |
|
|
|
|
|
④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松林后面雷鸣也似一声,一条铁禅杖飞过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到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提着禅杖,抢起来打两个公人。 |
| ⑤林冲抢到五岳楼看时,见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住不放,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却认得是本官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
| ⑥柴进携住林冲的手,一同进庄,直到厅上,两个叙礼罢,柴进道:“小可久闻教头大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慰平生渴仰之愿。”林冲道:“大人贵名,传播海宇,谁人不敬?不想今日得识尊颜,林冲万幸。” |
(1)这几幅图出自《 》,作者 。
(2)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为这六幅图排序: 。
(3)这六幅图的主人公是林冲,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自信与成功
星一光
①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历来倡导做人要谦虚和低调,但求成功,不事张扬。有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典故,尧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行,要把王位让于有德行的许由。许由说,你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却让我来做现成的天子,我不干。两人推来让去,便展现了古代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仅如此,许由还以此为耻,跑到登封山小溪里将耳朵洗了又洗…….每每读到这里,我都感到这里谦虚得实在有些肉麻了。
②谦虚固然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利进步,但过分谦虚反而显得不自信,甚至会束缚一个人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自信则恰恰相反,它能让人化缺点为优点,自信可以让懦弱的人变得勇敢;自信可以让犹豫的人变得果断;自信可以让迟钝的人变得机敏。但凡富有宏大志向、怀揣远大抱负而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大多是很自信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③大诗人屈原的自信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仙李白的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④文韬武略的汉武帝胸怀大志,自信十足,不愧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开创了汉武盛世。
⑤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使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于喧闹的集市中读书,显示了他对自控力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显示了他对人生的自信。
⑥贝多芬是狂傲的自信,他不但说过“我要抚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他还说过“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没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样保持一种虚假的谦虚态度”。
⑦有自信的人往往勇气更足,而谦谦君子则显得欠缺那么一点勇气。如果两者是竞争对手,战局对谦和的一方是不利的。我国女乒选手邓亚萍和乔红,两人技术水准和攻防能力在伯仲之间,但每每两人对决,乔红常常在邓亚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无奈败北。此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吧。
⑧类国犹太政治家迪新雷利说,在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信的权力。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悦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我,即所谓“悦纳自己”。自信的人是最能悦纳自己的人。自卑和嫉妒心理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不够肯定自己,不够喜欢自己,不敢挑战自己,不敢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要想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不自惭,不气馁,心气高一点,悦纳自我,不妨来点自信。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请分析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4.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那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瀑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林壑尤美______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
(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______
(4)掇幽而荫乔木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行六七里 山之僧智仙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来此
C. 名之者谁 遂书以名其亭焉
D. 山水之乐 乐其地僻而事简
4.乙段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 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 “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 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练,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外貌描写)
B. 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动作描写)
C.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语言描写)
D. 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语言描写)
下面语句排序正确的是( )
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快速阅读方法。在一定时间内要阅读大量的书却无眼细读时,可用泛读法;
①泛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②要想拥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
③阅读与自己的学业联系不太紧密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时,可用泛读法。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