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自信与成功 星一光 ①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历来倡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自信与成功

星一光

①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历来倡导做人要谦虚和低调,但求成功,不事张扬。有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典故,尧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行,要把王位让于有德行的许由。许由说,你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却让我来做现成的天子,我不干。两人推来让去,便展现了古代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仅如此,许由还以此为耻,跑到登封山小溪里将耳朵洗了又洗…….每每读到这里,我都感到这里谦虚得实在有些肉麻了。

②谦虚固然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利进步,但过分谦虚反而显得不自信,甚至会束缚一个人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自信则恰恰相反,它能让人化缺点为优点,自信可以让懦弱的人变得勇敢;自信可以让犹豫的人变得果断;自信可以让迟钝的人变得机敏。但凡富有宏大志向、怀揣远大抱负而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大多是很自信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③大诗人屈原的自信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仙李白的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④文韬武略的汉武帝胸怀大志,自信十足,不愧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开创了汉武盛世。

⑤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使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于喧闹的集市中读书,显示了他对自控力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显示了他对人生的自信。

⑥贝多芬是狂傲的自信,他不但说过“我要抚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他还说过“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没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样保持一种虚假的谦虚态度”。

⑦有自信的人往往勇气更足,而谦谦君子则显得欠缺那么一点勇气。如果两者是竞争对手,战局对谦和的一方是不利的。我国女乒选手邓亚萍和乔红,两人技术水准和攻防能力在伯仲之间,但每每两人对决,乔红常常在邓亚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无奈败北。此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吧。

⑧类国犹太政治家迪新雷利说,在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信的权力。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悦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我,即所谓“悦纳自己”。自信的人是最能悦纳自己的人。自卑和嫉妒心理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不够肯定自己,不够喜欢自己,不敢挑战自己,不敢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要想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不自惭,不气馁,心气高一点,悦纳自我,不妨来点自信。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请分析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4.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 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2.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语势,增强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了自信能让人化缺点为优点的观点(进而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3. 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信的人勇气更足,更容易取得成功(胜利)。 4. 示例:文学家莫言虽然最初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对自己从事文学创作所需要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充满自信,促使其创作出风格独特的作品,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论点涉及自信与成功的关系,文章第①段引入典故,第②段通过典故对自信和成功的关系进行阐述,最终在第②段最后一句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性语言的语言特色的能力。排比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自信可以让懦弱的人变得勇敢;自信可以让犹豫的人变得果断;自信可以让迟钝的人变得机敏”运用排比的句式,有力的论证了自信能让人化缺点为优点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主要将邓亚萍和乔红进行对比,同时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具体而有力突出论证了“有自信的人往往勇气更足”,更容易取得胜利。 4.试题分析:考查补写事实论据的能力。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紧扣论点概括叙述,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本题补写论据,首先明确要围绕“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的观点,找出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所列举人物必须有代表性,有一定知名度;要具体写出因“自信”而成功的内容。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那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瀑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林壑______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

(3)既得泉于山谷之间______

(4)掇幽而乔木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六七里          之僧智仙也

B. 蔚然而深秀者    修来此

C. 之者谁            遂书以其亭焉

D. 山水之            其地僻而事简

4.乙段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 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 “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 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练,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外貌描写)

B. 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动作描写)

C.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语言描写)

D. 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语言描写)

 

查看答案

下面语句排序正确的是(    )

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快速阅读方法。在一定时间内要阅读大量的书却无眼细读时,可用泛读法;         

①泛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②要想拥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

③阅读与自己的学业联系不太紧密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时,可用泛读法。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预计到2022年,我国的博物馆数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

B.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过多节食造成的。

C. 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牛肉重现百姓餐桌。

D. 最近,《百家讲坛》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起热议,节目不仅激发了观众兴趣,还将总书记所用典故深入浅出的表现出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