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那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瀑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林壑尤美______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
(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______
(4)掇幽而荫乔木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行六七里 山之僧智仙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来此
C. 名之者谁 遂书以名其亭焉
D. 山水之乐 乐其地僻而事简
4.乙段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 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 “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 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练,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外貌描写)
B. 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动作描写)
C.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语言描写)
D. 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语言描写)
下面语句排序正确的是( )
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快速阅读方法。在一定时间内要阅读大量的书却无眼细读时,可用泛读法;
①泛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②要想拥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
③阅读与自己的学业联系不太紧密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时,可用泛读法。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预计到2022年,我国的博物馆数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
B.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过多节食造成的。
C. 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牛肉重现百姓餐桌。
D. 最近,《百家讲坛》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起热议,节目不仅激发了观众兴趣,还将总书记所用典故深入浅出的表现出来。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彬彬有礼 大发雷庭 随心所欲 一意孤行
B. 自吹自擂 娇揉造作 附庯风雅 扭扭捏捏
C. 絮絮叨叨 随机应变 怀古伤今 自欺欺人
D. 漠不关心 唯唯连声 婉蜓起伏 半响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