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这两句诗的意思。

2.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1. 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2. 表达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解析】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分析得出: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故“望”字包含了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的故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A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A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A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不是礼!”

②A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A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1)以上文字出自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文中“A”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2)从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性格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______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4)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6)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7)秋瑾《满江红》一词中,直接抒发因知音难觅而惆怅伤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一词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写出了守边将士因思乡的苦闷和功业未建而难眠、潸然泪下的情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反腐不仅要惩治于后,更应预防于先;不仅需达到“不敢腐”“不能腐”的效果,更需激发“不想腐”“不愿腐”的自觉。

B. 实验课上,王群约束不住自己,乱动药品,老师批评了她,“只是想见识一下,”王群小声解释说:“不会起化学反应的。”

C.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卷二(中华书局1979版)。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名起义的长篇小说。

B.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C. 《鱼我所欲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被誉为“亚圣”。

D.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这促使她不断反思着自己的错误。

B. 《范进中举》中有个市井人物胡屠户,此人在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C. 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D.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不再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